硬核玩家用前苏联发动机造出摩博会爆款机车 曾组光棍团穿越罗布泊
王超在装配机车中。
“摩博会”于昨日闭幕,本届摩博会上,除了价值56.8万元的杜卡迪车惹人关注,另一款复古机车同样享受到明星般追捧。
在国博中心摩博会N8展馆,一款叫匠工1924的双动力燃油机车,全身上下一股复古气息,采用的竟然是前苏联发动机厂土得掉渣的发动机。
这车如同它的设计者王超一样,浑身上下都流淌着故事。
展会上的机车。
耗时1年多
样车纯手工打造
今年35岁的王超,是一名西北汉子。他对机车的热爱,可以说近乎疯狂。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超进入一个废弃的仓库,居然发现了一台崭新的德八发动机,让他如获至宝。
德八是一款老发动机,出自前苏联红色十月发动机厂,但在现在来说,土得掉渣。然而,王超骨子里就特别钟情这些“老东西”,他总能通过一些搭配和改造,赋予这些“老东西”新的气质。
基于这台德八,王超开始手工造车。他反复修改设计,根据出来的效果,再不厌其烦地改,每个细节都亲力亲为。
“第一辆手工打造的样车,耗时应该超过1年。”王超说,元素的搭配非常微妙,哪怕一个再小的配件不对头,都会显得格格不入,“改了多少稿不知道,反正就是在不断改,直到满意为止。”
这款机车的身型架式,有1924法国老古董摩托的影子。各部分的构建,也搭配精致的复古元素,加满油可以跑上百公里,时速可达40公里。
四弹簧座椅,以及码表、尾灯、把手等纯铜抛光部件,让这款机车浑身上下流露出一股复古的气质,车灯也做出了瓦斯灯的感觉,每个轮胎条幅用了120线,密得像银盘。
就这样,一些简单的东西,被王超用到车上,并且发挥到极致。
王超说,过去,人们认为摩托车就是自行车加上了发动机,而现在机车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代步。
匠工团队。
20来岁时
白天搞火车头晚上搞摩托
在打造这辆复古机车前,王超有过多年的积淀。用他的话来说,用自己的网名“独自漂泊”来表达当时的迷茫。
20岁出头时,他去郑州、延吉打工,后来在父亲安排下,他去了宝鸡机动检修厂修火车头,那里是中国最早的内燃机修理厂。
用王超的话说,本来自己性格偏内向,加上朝九晚五的轨迹,生活就像死水一般,没有一丁点波澜。
那个时候,唯一值得高兴的事,就是下班之后,沉醉在摩托车的时间里,“尤其是浏览各国军用摩托车改装资料的时候。”
“白天搞火车头,晚上搞摩托车。”王超说得很淡然,“看到图上的结构,就晓得功能。只要是中国产摩托,看一眼就知道哪年产的。”
王超说,多年前拥有很多梦想,归根结底就是事业和赚钱。可几年前,脑壳才像是开了窍,突然明白一些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在我所追求的自由中,我就没有自由过一次。”他慢悠悠地说,“我瞬间明白生活只是一种态度,而我的态度,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由此之后,在别人眼里,他越来越颓废。原因很简单,他总是对别人眼里老掉牙的摩托车感兴趣。
10年前的一天,王超偶然看到深山煤矿上的一辆废弃的长江750摩托车,这是他的第一辆到手的侧三轮。
“被历史渲染过的钢铁已失去原本的性格。”王超说,他用绑在车头的手电筒当灯,骑着车走了,“想用双手唤醒它本来的骄傲。”
长江750是1957年12月,我国参照前苏联M-72技术基础,研制出的军用型摩托车,是中国摩托车历史上的经典车型。
就这样,王超和摩托车的故事开始了。在几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干一件事:复原长江750。他把曾经的梦想,当成了自己的营生。
在复原长江750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他说很有获得感。有一天,他开着花3个月倒腾出的车子,在街上被路人拦了下来想把车买走了。
“那时候晒个改装图,能有几百个回复。”王超说,在圈子里有被崇拜的感觉。
5年前
穿越罗布泊又获“重生”
2008年,王超成立了工作室,过上了曾经想拥有的生活。然而,为各种订单、车型、改装方案忙到焦头烂额,他又迷茫了。
“经常说自己是个手艺人。”王超话锋一转,“再耗下去,真的就变成了纯粹的车贩子。”
2013年,结束一切之后,他开着自己打造的侧三轮,和志同道合的光棍朋友一拍即合,开着精心改装的侧三轮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
他说以自己的性格,取的网名叫“独自漂流”,是要寻找归宿,在生活的“绝境”里等待重生。
长江750油耗高、车身重减震硬、通过性差的缺点,给穿越造成了大麻烦,短短400公里跑了10天,并且一路上演了各种让他哭笑不得的故事。
“有次车子坏了,朋友开了180公里来,就为送个配件。”王超说,那个时候,简直太疯狂了,“甚至决定连夜深入罗布泊无人区。”
“生死存亡有时就是那一瞬间的抉择。”王超说,突然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感谢上苍让他们走了出来。
出来之后,王超又“沸腾”起来。一路上的各种遭遇,让他决定再设计一款摩托,并定义为“绝地重生”全地形轻甲摩托,初衷是想弄成一款单兵装备摩托,不怕沙漠、丛林、山丘、戈壁。
这款车,也在摩博会上亮相,从上到下有股硬汉的感觉。
采访结束时,王超说,他觉得上个世纪20-40年代的设计是最美的,后面的设计差太多。他还有个想法,但是一直没碰,“熬熬再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