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升级重庆旅游业?区县委书记这样说……

04.06.2018  11:13

万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白文农:

做好“山水”“融合”“交通”“品牌”四大文章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是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立足“两点”、建设“两地”、实现“两高”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推动旅游业发展上档升级,加快建成长江上游滨水宜居旅游城市、打造三峡旅游带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做好“山水”文章,打造旅游亮点升级版。万州“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们将加快建成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精品景区,提升万州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做强高峡平湖旅游度假区,以25公里滨江环湖内环为核心,布局一系列公园广场、公共建筑、慢行系统和亲水休闲空间,形成“玉带串珠”的滨水开敞空间,打造万州靓丽的城市客厅和旅游名片。做优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打造5A级景区。做精中华易温泉旅游区,推进主题游乐区、易温泉度假区、森谷生态养生区、香谷休闲体验区建设。做特潭獐峡国家风景名胜区,全力打造“野性之峡、清水之谷”。做靓城周九大山头,打造风景各异的城市后花园。

做好“融合”文章,打造旅游业态升级版。坚持从整体上谋划旅游发展,充分挖掘“旅游+”潜力,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和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把人文元素植入景区景点和城乡建设,讲好万州故事,提升万州旅游内涵和城市“气质”。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以国家农业公园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景观农业、体验农业,加快特色小镇建设,保护利用好传统村落和建筑,让游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断完善农旅融合利益链接机制,整体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带动群众增收,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促进旅游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做强一批度假酒店、特色民宿,扶持发展一批特色美食和特色美食街,结合地方特色产品深度开发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做长旅游产业链条,激活旅游消费。

做好“交通”文章,打造旅游集散升级版。万州将牢牢把握“行千里·致广大”的价值定位,以交通畅达为基石,拓宽“主动脉”、畅通“最末梢”,打造旅游集散升级版。围绕一个目标建平台,紧扣建设长江三峡旅游集散中心目标,加快推进高铁片区综合客运枢纽,港口、机场两个重要旅游集散站,区域性交通节点、游客主要聚集区等多个旅游集散点建设,形成“1+2+N”的旅游集散平台体系。夯实两大基础保内畅,以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基础,将干线公路打造成为“文化路、旅游路、景观路”,将村组公路打造成为“民生路、小康路、致富路”,打通城区至景区、乡村旅游点的断头路,完善景区漫游步道、骑行车道、观光车道等内部连接道,加快实现“城景通、景景通”。抓好四大项目促外联,扎实推进郑万高铁、高峰至新田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和万州机场4D级改造,力争早日开工渝西高铁,不断完善“两横两纵、一环七射、一空一港”的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做好“品牌”文章,打造旅游营销升级版。万州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优做强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旅游品牌,打造旅游营销升级版。用好节会品牌搭台,依托“支洽会”“旅游节”等节会品牌打好“三峡”牌,开发精品线路、开拓重点市场、开展抱团营销;筹备好第九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用好城市名片聚焦,充分利用“烤鱼之乡”“红橘之乡”等城市名片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展示“三生有幸、平湖万州”的良好形象,多渠道、多形式扩大城市影响力,全力打造“万客来游”城市名片,吸引国内外游客。用好宣传媒体造势,建立健全政府支持、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游客参与的“五位一体”宣传营销机制,不断提升万州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中共沙坪坝区委书记 江涛:

联动“四大板块”突出“五大特色”狠抓“六大关键

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升级版,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我们做好旅游工作指明了方向。沙坪坝将按照“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和部署,打造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新征程。

一、联动“四大板块”,擘画旅游发展新空间

始终注重全域谋划,既坚持在融入全市旅游升级发展大空间中找准沙区定位,突出比较优势,以“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唱响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坚持在错位发展中优化旅游线路设计,推动四大板块景区资源串点成线,打造多点支撑、错位发展、有机联动的全域旅游新空间。其中,东部突出“文化+旅游+创意”,以热门景区、老旧厂房为重点,打造文旅产业园;中部突出“文化+旅游+农业”,以近郊优美乡村风光为核心,打造短途休闲观光“”生活;西部突出“文化+旅游+体验”,以万达文旅城等为引擎,打造主题公园、特色小镇等文旅新业态;利用沿缙云山脉秀丽自然风光,打造都市生态富氧休闲带。

二、突出“五大特色”,塑造旅游发展新亮点

沙坪坝旅游资源富集、点多面广,必须突出精品意识,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品牌,形成旅游亮点。突出山水韵味。在城市提升中做足“两山一江”山水文章,抓好“两山”肺叶生态保护和梁滩河等水环境治理,注重风貌设计和生态建设,让井双片区依山傍水、让西部新城有山有水。彰显人文气质。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将巴渝、红岩、抗战、沙磁等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加快沙磁文化产业园提档升级,推动抗战文化遗址遗迹和名人旧居等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承弘扬。丰富温泉康养。用好融汇温泉城旅游名片,有序推动存量温泉资源开发,拓展温泉景区功能,延长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以温泉、健康养生、老字号、创业、生活美学等为主题的温泉康养小镇。提升乡村“”游。加快提升歌乐山国际慢城,大力发展游览、骑行、品尝、采摘、体验、度假等“慢生活”和“慢文化”项目,让游客在美丽乡村中体验到“慢生活”、找到乡愁。注入“科创活力”。用好大学城这个独特优势,将科技创新要素注入西部新城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在大学校园、开放式研究机构、创新创业平台等场所,结合泛娱乐电竞产业,针对旅游者增长知识、超前体验等特定需求,打造融研学游娱于一体的特色旅游。

三、狠抓“六大关键”,构建旅游发展新支撑

做旅游就是做服务,沙坪坝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让游客坐下来、住下来、静下来。交通要畅达。依托沙坪坝高铁两站,加强东、中、西部交通一体化建设,构建快速骨架路网;推进交旅融合,实施交通干线与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通畅工程,强化旅游客运、城市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配套要完善。针对“过境游”“一日游”比重过大现象,丰富产品供给,补齐吃、住、购等突出短板,做强一批星级酒店、主题酒店、特色民宿,推出一批特色美食和美食风情街,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创意、有市场的旅游商品品牌。品质要提升。积极开展主要旅游线路沿线风貌集中整治,实施净化、绿化、美化行动,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建设,逐步实现涉旅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监管要跟上。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加强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增强旅游安全保障能力。营销要加强。实施品牌战略,推出彰显沙区风貌、符合重庆气质的宣传片,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讲好沙区故事,做靓旅游包装。体制要优化。建立健全旅游联席会议、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发挥区文旅公司平台功能,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形成齐抓共管、高效运转、合力兴旅的良好局面。

中共潼南区委书记 曾菁华:

打造三个核心景区 开发三条精品线路 建设三个功能中心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市委书记陈敏尔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在“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和“行千里·致广大”上聚焦发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潼南区将深入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做强基础、做活品牌、做大产业,建设养眼养心、养颜养生、养气养福的“六养圣地”,为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积极贡献力量。

坚持整体谋划,实现全域化发展。立足资源禀赋着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好三个核心景区:按照5A级标准,以“红色双江”“西部菜都”“世界金佛”为依托,打造“大佛寺—双江—双坝”特色文化旅游景区;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打造“太安—柏梓”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以陈抟道家文化为内涵,打造崇龛休闲养生旅游景区,进一步点亮旅游的“星星”。开发好三条精品线路:发挥“一江穿城、山水相依”地理优势,开发涪江流域旅游线;以太安农业科技园区、柏梓万亩柠檬基地、崇龛最美油菜花海为重点,开发现代农业旅游线;立足优美自然风光,开发罗盘山、天台山、龙马山、五桂山、马鞍山“五大名山”生态休闲旅游线,切实把分散资源串成线、连成片。建设好三个功能中心:利用涪江城区段18公里亲水岸线、10平方公里宽景水域,建设水上运动游乐中心;高品质打造崇龛、古溪等5个田园综合体,建设农业观光旅游中心;挖掘九龙山、青云湖等绿色自然资源,建设休闲健康养生中心,确保天生丽质,彰显地域特质。

坚持节会引领,实现全季节体验。打好“节会牌”,唱响“四季歌”。“花漾潼南”引领观赏体验。以花为媒,打造“最美春天从潼南开始”品牌,1—5月举办菜花节、民俗文化节、蔬菜博览会等,发展红色游、古镇游、赏花游、养身游。“水韵潼南”引领休闲体验。依托涪琼两江水资源,6—8月举办龙舟赛、河钓赛、游泳赛等,策划帆船、皮划艇等赛事,开发水上竞技运动和亲水乐园项目。“田园潼南”引领情致体验。利用潼南特有的田园风光、农副产品,9—12月举办国际柠檬节、金佛文化节等,让游客享采摘乐趣、忆最美乡愁。

坚持深度融合,实现全产业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推进业态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深化农旅融合。坚持“产区即景区”,利用100万亩蔬菜、40万亩油菜、30万亩柠檬、万亩玫瑰等产业基地,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体验等农业旅游。目前,潼南已建成国家级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3个,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深化城旅融合。紧扣花园城市、滨江城市、田园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布局,构筑“一江两岸四大片”格局,提升城市形态;坚持产城融合,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培育壮大服务业,繁荣城市业态;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优化城市生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提升城市创新、服务能力,铸就城市神态,实现景在城中立、人在画中游。深化文旅融合。挖掘世界第一室内饰金大佛、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双江古镇、西南最长人工运河等人文资源,用好狮舞、太安鱼、扯扯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大革命先驱杨闇公、天下廉吏张鹏翮、道教至尊陈抟等历史名人效应,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与“远方”相得益彰。

坚持需求导向,实现全方位服务。紧扣交通更畅达,完善“四高三铁一江一机场”布局,实现“城景通”“景景通”。紧扣服务更高效,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市场秩序整治、从业人员培训,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紧扣旅游更智慧,全面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强化大数据、云计算在旅游领域的深度应用,实现旅游景区智能化。

坚持共建共享,实现全社会参与。突出改革创新,优化重组旅游文化开发投资集团,打造旅游发展的主抓手、突击队。突出精准营销,坚持政企联动、行业联合,全面叫响“六养圣地·重庆潼南”“花园城市·四季花会”品牌。突出人才强旅,大力实施“三百三千”人才培养集聚计划,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旅游人才队伍,夯实旅游发展的“软实力”。

中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 王杰:

力争2020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

全市旅游发展大会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全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秀山素有“武陵明珠”和“小成都”美誉,自然造化了世界桌山川河盖、山地温泉等秀美风光和宝贵资源,历史孕育了沈从文《边城》原型地洪安古镇、秀山花灯、秀山民歌等深厚文脉和民俗风情,发展全域旅游优势明显。秀山将深入贯彻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聚焦“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从理念、产品、业态、服务、品牌上推进全域旅游升级,全面建设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为重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树好东南门户形象。

坚持以县城为中心、“洪安边城+川河盖”为重点、其他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为补充的发展思路,从理念上推进全域旅游升级。构建“1+3+N”全域旅游规划体系,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西街、凤凰山为重点将县城打造成为武陵山区宜居之城、文创之城、旅游之城,将洪安边城打造成为东方爱情圣地、国际旅游名镇,围绕“世界桌山、天边之城、康养胜地、云端花园”将川河盖打造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以上,年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全天候、全季节旅游,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产品上推动全域旅游升级。突出“季节性”,唱响旅游“四季歌”“二十四节气歌”,以春季“踏青赏花”、夏季“避暑纳凉”、秋季“观叶摘果”、冬季“度假赏雪”为主题,打造川河盖草场花海、冰雪运动及清溪龙凤花海、大溪酉水红叶、春节花灯会等旅游产品和活动。突出“无季节性”,结合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打好“人文”牌、“温泉”牌、“乡村”牌,壮大洪安(峨溶)、石耶、妙泉等温泉品牌,提升西街、洪安古镇、金珠苗寨等特色镇街村寨品质。

促进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从业态上推动全域旅游升级。以“旅游+城镇”促进产城景融合,立足“一城三园”,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强化“灯城”特质,加快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打造武陵山区最美城市。以“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化发展,做精采摘观光、乡村休闲、农事体验、乡愁民宿等业态。以“旅游+工业”促进特色工业发展,推动健康产品、特色食品等开发,打造“边城好礼”。以“旅游+服务业”促进服务现代化、标准化,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和旅游消费各类业态。

完善快旅慢游体系,提升精细管理水平,强化智慧旅游应用,从服务上推动全域旅游升级。依托渝湘高铁、渝怀铁路以及包茂、秀松、秀印高速等现有或拟建通道,构筑张家界、凤凰、梵净山、仙女山至秀山快速交通网,做细公共休憩、人行绿道、骑行车道、虚拟互动等“慢游”体验。推进“厕所革命”,完善配套服务,提升旅游人性化、个性化、标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创新旅游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今年力争实现涉旅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

以绿色为主色调,以文化为灵魂,以共享为落脚点,从品牌上推动全域旅游升级。把整个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作为旅游形象,唱响“中国边城·美丽秀山”品牌。依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等品牌,充分挖掘边城文化、土苗文化、花灯文化等文化特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打造“一顶两山三盖四河”渝东南生态屏障,加快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旅行社、导游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明旅游、旅游扶贫,让居民和游客共享旅游业成果和旅游的快乐。

中共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书记 肖猛:

以全域旅游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

旅游业位于“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阳光产业,也是创造美丽、传播美丽、分享美丽的美好事业。万盛经开区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的要求部署,牢牢把握“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依托万盛丰富旅游资源和良好发展基础,唱响“山水重庆·全景万盛”品牌,打造万盛全域旅游升级版,加快建设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一是在全域布局上做文章,推动城乡景区一体发展。编制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统筹景区、城市、乡村一体化布局景区景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打造大黑山旅游精品带,推动5A级景区黑山谷、龙鳞石海和奥陶纪“世界第一天空悬廊”等核心景区提质升级,提升完善鲤鱼河漂流、南天门风雪世界等新景区景点,加快建设国家轮滑全项目基地。打造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带,提升完善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板辽湖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白龙湖丛林菌谷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凉风“梦乡渔村”等景区,加快“记忆157”项目建设。打造美丽幸福旅游城市,加快建设奥林匹克公园、“万盛场”老街等城市旅游项目,推进大规模植绿、环境美化靓化,促进“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

二是在全境配套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着力优化交通体系,加快重庆江南机场、渝黔高速扩能、区内干线公路、“四好农村路”等建设,促进“城景通、景景通”,为实现“快旅慢游”提供条件。已开通重庆主城至黑山谷直达班车,开通“一元”旅游公交38条,景区景点通公交率达100%。着力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实施饭店创星工程,升级改造旅游度假区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将新改建A级厕所64座、农村改厕7305户。着力整治城乡环境,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智慧万盛,完善全域旅游数据库,推进全区公共场所、度假区、景区景点、交通枢纽免费WIFI全覆盖,完善全域旅游多媒体信息发布查询系统。

三是在全面服务上见行动,着力提升旅游管理水平。深化体制改革,编制实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方案,完善“1+3+N”全域旅游综合管理执法机制,健全全域旅游联席会议制度。提升旅游服务,加强旅游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系列旅游服务提升活动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完善旅游投诉快速处理反馈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月度旅游服务质量暗访和游客满意度测评分析制度,构建以属地镇为主、职能部门全面参与的联动管理服务机制。2017年,全区旅游服务综合满意度平均得分92.7分,排名全市第一。

四是在全力营销上求突破,不断拓展延伸旅游市场。开展高端营销,在央视重要时段、重点栏目开展营销,借助高端网媒、综艺节目等平台资源,展示万盛旅游形象和最新成果。加强活动营销,持续举办“黑山谷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金秋爱情季·相约古石林”、青山湖国际跑步节等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实施精准营销,充分利用大数据统计成果,精准定位、精心策划,立足重庆、深耕西南、拓展全国、开辟国外,不断开拓旅游市场。

五是在全民共享上重实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推行激励本地居民、度假区居民、游客多次重复进入景区的优惠政策。发挥“旅游+”功能推进体旅、农旅、商旅、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创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全区7个国家级贫困村“村村有景区景点”,成功实现整村脱贫。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金融支撑、项目开发,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鼓励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和民宿,促进全域旅游全民共建共享,推动脱贫增收致富,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