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口到重庆,1959年一名摄影记者的“邮轮”之旅
1959年4月,人民画报社记者张韫磊乘“江蓉号”客轮,从汉口出发,逆江而上,最后抵达重庆。他用相机记录了沿途风光和船上生活。这是武汉长江大桥,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
客轮时常与迎面而来的船只擦肩而过,飞速消逝。江流如此湍急,“千里江陵一日还”看来不是夸张的描写。
江上日落。
“江蓉号”是上海江南造船厂于1958年制造的客货轮,其吃水浅、速度快,大部机器都自动化,可载客800多人。这是结束工作的船员们在“船上学校”学习。
驶入三峡段最东的西陵峡。西陵峡西起巴东县的官渡口,东到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26公里。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
巫峡是长江三峡的第二个峡,西起重庆市巫山县的大宁河口,东到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45公里,它是三峡中既长而又整齐的一段峡,又叫大峡。
这是神女峰,巫山十二峰之一。因为她站立群峰云巅,每天第一个迎朝霞,最后一个送晚霞,所以又名望霞峰。
客轮上,随处可见船员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温馨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缓解了旅客出行的压力,沿途歌声不绝。这是船员在为旅客准备晚会节目。
万县是川江下游的重镇,四川沿江最大的都市之一,也是仅次于重庆的大物资集散地。图为万县一带两岸桐花盛开的景象。这儿的桐油产量一向很高。
有句古话说:“川江自古不夜航”。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方位、全天候助航系统的建立,使当年的川江可以夜航了。这是在川江上安装电灯航标。
抵达目的地重庆。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巴渝文化发祥地,也是工业大城市,更是长江上游的水陆交通枢纽。
(组图摄影:张韫磊/人民画报;组图来源:人民画报中国专题图库)
原标题:从汉口到重庆,1959年一名摄影记者的“邮轮”之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