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重庆有个古镇,唐朝时是太子的专用流放地
这里曾经是今渝黔湘鄂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夏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为巴国和楚、秦的经济重地,西汉置涪陵县,三国设涪陵郡,唐设黔中道,历史沿革2000余年。
漫长的盐丹开发史,诉说了无数的传奇故事;
众多的文物遗址,记录着数千年的辉煌历程;
绚丽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古镇独有的人文风情;
历史名人志士的驻足,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可口的特色美食,散发着古老文明的气息;
秀美的山水风光,描绘出多情的丹青长卷。
这里就是郁山古镇
郁山古镇是彭水县“一线三点”旅游活县战略的历史文化探秘区,历史悠远,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小上海”之称。
郁山地处彭水县东北部,距县城39公里,国道319线二级公路擦城而过,郁江河贯穿全境,渝怀铁路(郁山场镇至郁山火车站7公里)、渝湘高速(距保家出口约17公里)公路已建成通车,交通十分方便。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
郁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拥有建工建材、小食品加工和商贸流通的中心集镇,农副产品加工较为发达。饮食以晶丝苕粉、擀酥饼子、鸡豆花最为有名。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郁山历史文化——
悠久的历史渊源
↓↓
5000年前,当地濮人(苗族祖先)发现了当时西南地区两处流出地表的天然盐泉——郁山伏牛山盐泉,遂取水提盐,开始了郁山五千年的风雨历程。
战国时期,郁山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为群雄所觑,先后为楚、秦所掠,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置涪陵县,治郁山(以下所述之行政机构治所均设于今郁山镇)。
自西汉建元元年涪陵县建城至今长达2153年,千年古镇名副其实!
深厚的文化底蕴
↓↓
郁山因盐兴镇,5千余年的盐业开发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郁山文化,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从煮盐、采丹、聚集人口,开发地方产业,到疏通水道运输,便是郁山地区文化的特点”(任乃强《四川上古史新探》)。长期作为区域政治、经济中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郁山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融合、提炼,已深深地固化在以郁山为中心的广泛区域内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衍生出了盐丹文化、城镇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一系列文化种类。
有众多的文物遗址
↓↓
因郁山地处西面偏僻之地,绵延大川之中,适合流放官员,所以也成了朝廷被贬官员的主要流放地。
仅唐代一朝,就曾先后有4位废太子被流放于此,同时还有几位朝廷高官,这些人都死于郁山,或病死或被赐死。
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儿子,太子李承乾暗中联络叔父李元昌和大臣侯君集等人,阴谋发动政变,没想到消息很快败露。贞观十七年,李承乾太子位被废,贬为庶人,流放黔洲。
在右领军府几个月后,大约八月底至九月初,李承乾才与丫环可心等随从一道,被押着从长安上路,穿越秦岭、巴山,经西乡县子午镇,然后到汉中、达州、梁山(梁平)、垫江、乐温(长寿)、涪陵,再乘船沿乌江而上,过武隆、彭水,最后沿郁江逆流到郁山。
因道路艰险遥远,李承乾又伤心绝望,精神萎靡不振,一路上走走停停,跋涉了近一个月,同年九月才抵达郁山,囚于开元寺附近。
一年多以后 ,李承死于郁山,并以国公之理葬于郁山马颈子山,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五月二十九日,迁昭陵,重葬于现陕西省礼泉县烟霞乡东周新村西边,西北距昭陵9公里处,原在郁山的墓现在是一座空坟。
公元659年4月,唐太宗的舅子长孙无忌被降为扬州都督,安置于黔州,保留一品供给。7月,朝廷下令逼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葬于信宁乌江左岸,现此地人称“太子坟”,公元674年9月,追复官爵,迁葬昭陵。
公元660年5月,原高宗太子梁王李忠被流放黔州,囚于李承乾故宅。公元664年12月,上官仪、王伏胜被诬陷谋反问成死罪,许敬宗等人诬告李忠为同谋,被高宗赐死于郁山,初葬今保家镇陈园村,次年收葬昭陵。
公元680年10月,唐太宗十四子李明被流放到黔州。公元682年,又被黔州都督谢佑假传圣旨,逼其自杀。公元710年,李明的灵柩才运回长安,陪葬昭陵。
公元688年,越王李贞反叛失败,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唐高祖的儿子)因同谋获罪,被流放黔州监禁。当年12月,囚车到达陈仓时,元轨命归黄泉。
此外,唐代史官柳芳、宋代大诗人兼书法家黄庭坚等也曾被贬流放黔州。
郁山古镇虽然地处偏僻,但因这些朝廷大员的到来,经济文化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建有九宫十八庙,可惜现在全部被毁,再也看到不它们的踪影了。
郁山有一道菜,叫鸡豆花,就是当年太子李承乾的丫环可心为给李承乾改善伙食而发明的,如果你到了郁山古镇 ,可一定要尝一尝。
秀美的自然风光
↓↓
郁山境内群山屹立,苍翠挺拔,有伏牛之雄、玉屏之险、凤凰之秀。更有郁江、中清河、后照河三江汇流。特别是后照河峡高谷深,秀谷流丹,更有溶洞成群,集“幽、奇、险、峻”于一体,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巴渝古文化)
原标题:重庆有个古镇,唐朝时是太子的专用流放地, 曾有4个太子流放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