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各学校分类、分时段开展课后服务,30个区县参与
小学生下午三点半左右便放学了,而多数学生家长在五点后才下班,其间的空档,孩子能去哪里?由谁来监管?这便是困扰学生和家长的“三点半难题”。
2月23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就如何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那么,重庆是如何解决“三点半难题”的?还面临哪些困难?如何既能弥补家长下班和学校放学之间的“时间差”,又将“减负”真正地落到实处?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学校:1408所下午3点半放学后开展课后服务
“写‘率’字的时候,要‘先中间,后两边’,‘率’字可以组词‘率领’‘率土之滨’……”
3月3日下午5点20分,两江新区天宫殿学校四年级4班教室里,7名学生跟着语文老师李瑛,一边大声地朗读生字,一边用手认真地在半空中描画着生字的结构。
“这是我们班课后服务的第三节课,这7名学生参加了第三节课后服务,在学校呆到6点,直到家长接他们回家。”李瑛说。
“学校课后服务分类、分时段开展。”天宫殿学校副校长刘红梅介绍,每周周一、周五下午以社团活动为主,着力培养学生各类兴趣爱好;在周二、周三、周四下午,有3节课,时间从3:30分一直到6:05分,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参加,以及参加课后服务的时段。
“以前,放学后我们只得把他送到‘托管班’,钱花了,也没啥效果。现在有了课后服务,学校老师可以辅导他的作业,他还报了一个阅读社团,和同学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我没有能力辅导娃儿作业,他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后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在该校校门口,两位家长对记者这样说道。
据记者了解,天宫殿学校所在的两江新区从2016年便着手按照‘政府主导、学校组织、家长自愿、公益免费’的原则,向辖区内全体中小学生提供了免费课后服务,相关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承担并纳入财政预算。目前,两江新区各中小学开设课后服务共1100余项,学生参与率达到99%。
事实上,不仅仅是两江新区。市教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渝北、江北、南岸、九龙坡等30个区县已纷纷在中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参与学校共计1408所,惠及145.6万学生,有效地解决了“子女课后看护难”的问题。
学生:自主选课,创意工坊、少儿编程、3D动画、车模航模等都有
在采访中,重庆日报记者发现,我市不少中小学校不仅仅满足于“有”,还因地制宜,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出发,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月4日,江北区滨江小学五年级1班的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点下,开展读书活动。校长吴明地告诉记者,学校有880余名学生,流动人口子女占到90%左右。学校针对实际情况,分年级、分时段开展了以作业辅导为主、兴趣特长课程为辅的课后服务,对学困生进行及时作业辅导,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内知识,并在他们完成作业之余,组织学生参加读书、讲故事、合唱、排笛、趣味英语等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不仅仅是滨江小学。我市各中小学校因地制宜,自主设置了“特色化”“菜单式”服务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九龙坡区采取“知识拓展+兴趣培养+特长发展+技能训练”形式,实行“一校一案”。高新区金凤实验学校依托“火锅博物馆”“重庆射击射箭运动中心”等资源,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巴渝文化以及体育运动的魅力。
沙坪坝区南开小学开展了作业辅导,以及书法、棋类等特长学习,多维度多层次地挖掘学生的成长空间。
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开设了创意工坊、少儿编程、3D动画、车模航模等30余个社团俱乐部课程,学生网络公开自主选课,全校“走班”上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问题:专业教师不足,场地受限,个别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持功利化态度
尽管课后服务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广泛称赞,但是在采访中,重庆日报记者也发现了课后服务面临的瓶颈。
“课后服务开始后,我们老师的工作量加重了。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家里的小孩和老人几乎照顾不到,如果老师轮值课后服务就更好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学老师这样说。
“我们学校的课后服务家长满意度还比较高,但是要更进一步提升,需要专业人士来指导。”一位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课后服务中的艺术类社团面临专业教师不足,社会资源购买服务成本高的难题。
此外,记者还发现,少数学校因为条件有限,教学场地、教学设施设备虽都已最大化利用,仍不能满足课后服务的需要。
同时,个别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持功利化态度,声称,“娃儿如果到了小学高年级,可能就不会让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兴趣类课后服务了。”
专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让学生“留下来”“留得住”“有效果”
“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值得点赞,但还需在相关细节和问题上思量周全。”对此,重庆市教科院初教所所长康世刚建议,首先政府要统筹策划、科学管理、出台相关的政策,例如收费问题。第二,针对课后服务要有明确的课时计划,不能太随意。第三,师资要多元化、多样化。最后,课后服务的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为家长减负。
康世刚建议,可以充分挖掘社区、高校、社会机构以及学生家长等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构建以学校为主、社会多方参与的小学生课后服务体系。例如,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采取了返聘退休教师,给他们一定的补贴的措施。
一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校长表示,“可以将社会力量引入校园开展课后服务,但机构如何选取?谁来为学校购买服务买单?如何避免社会机构‘以服务校园之名,行商业培训之实’等问题,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细细考量。”
如何让学生“留下来”“留得住”“有效果”?事实上,市教委早在2019年便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了我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十严禁”:
即严禁违背学生、家长意愿组织开展课后服务;严禁把课后服务演变为学科类集体教学、集体补课或奥数等竞赛培训;严禁增加学生作业量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为名违规收费、乱收费;严禁以课后服务为名违规乱发津补贴;严禁有师德师风问题的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严禁培训机构和不良记录的人员参与课后服务;严禁未按程序审核的个人入校提供课后服务;严禁在课后服务时段“搭车”开展商业活动;严禁以开展课后服务为名,将学校资源提供给社会培训机构作为经营场所。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健全课后服务机制。”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管理机制,加强质量监管、过程监管、经费监管、安全监管,严禁违背学生、家长意愿开展课后服务。
同时,我市将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考核机制。市级、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机构将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督导检查,对责任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间、方式、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加强指导和检查。
重庆日报全媒体记者 匡丽娜
原标题:我市各学校分类、分时段开展课后服务 30个区县参与,惠及学生145.6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