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友到合伙人 4个年轻人凑45万自己当老板

08.04.2015  10:12

何林冬(后右一)和合伙人及同事们在一起。重庆晨报记者 雷键 摄

重庆晨报记者 王秋思 报道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创建APP应用的成本几乎为零。但想要用这个应用实现盈利,并且能够保持下去,并非易事。在重庆两江创新创业大厦里,4个年轻人通过互联网从陌生人成了合伙人,在今年1月上线了求职服务的应用软件“点亮前程”,3个月已服务了300多人。

网友成了合伙人

1980年在重庆出生的何林冬,毕业于天津大学,曾在天津一家日资500强企业做IT人员。2013年回到重庆,他第一次有了创业的想法。

我每次打开招聘网站不到三分钟就想关掉,因为招聘网信息太大了,有时准确的信息无法传递到用户身上。我想把这事变得更简单一点。”何林冬说,2013年底,他加入了一个QQ群“IT泡面经理”。这是个拥有无数互联网创业点子的千人群体,当他第一次在这里发出项目合伙人的招募令时,上百人回复响应。

那天在群里面聊了四五小时,最终参与的就是现在这三个合伙人。他们最小的出生于1991年。”何林冬说,之后,他们除了上班,每天都在网上讨论。“我们总结了20个求职招聘的痛点进行分析。这样的互联网对话接触差不多持续了半年。信任也许就是那时候建立起来的。

众筹45万搞创业

直到2014年国庆,在初步进行完市场调查后,他们才有了第一次见面会。“我们聊了很多,包括创业项目、盈利模式和大家的资金投入比例。”何林冬说,从陌生人到合伙人除了信任,最重要的就是不太功利。

我给别人工作了十年,原始资金是有一些。钱不是第一位去考虑的,我缺少的是针对80后、90后招聘用户的更多的细节认知。而他们三个恰恰具备这点。我们的分工很明确,我做总开发,他们分别负责设计、产品开发和软件编程的专业知识。”何林冬说。

见面三次,何林冬拿出了30万占股40%,其余三人每人拿5万元,各自占股20%。

开发精准招聘APP

期待薪资、投递行业、拥有技能、工作时间、学历,在何林冬的APP上面用户只需要回答这5个问题,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份你的专属职业分析报告,并给出3-5个精准的职位匹配。“我们希望能够稍稍改变下投简历石沉大海的痛点,让用户收到一次优质面试机会。”何林冬说,APP还能定期将符合条件的职位信息发送给求职者。

你的薪资如果定的6000元,我们给出的绝对不会是6000元以下的。这是求职者的用户体验,通常他们写的预期薪资比实际想法要低一两千元。所以我们会努力去定向找高于他们薪资期望的职位。但同时我们会告诉用户也许需要去提升满足的技能。”何林冬说。

目前,何林冬他们的APP在上线3个月的时间里迎来了300多名用户。但由于应用免费,也使得他们暂无盈利。“我们不会找求职者收钱。资金可以来自培训机构、企业和大数据的积累。这个需要一两年的用户体验测试,我们现在也在联系风投。”何林冬说。

对话>

90后创业者很纯粹

重庆晨报:你担心过现在的合作模式吗?

何林冬: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社会是蛮有契约精神的。你也许会觉得80后和90后合作有代沟,其实真的没有。90后的创业者其实更是充满激情。他们很纯粹,当所有精力都投入进去的时候,事情就容易做好。

重庆晨报:和90后一起创业,你的生活或者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何林冬:我是工科生,一切是以结果为导向地去开发设计。和90后一起创业后,我觉得会感性一些。他们的观点是你要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再去谈赚钱。

重庆晨报:为何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创业?

何林冬: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我们在正确的时间里遇到正确的人,一起众筹做这件事。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