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名小学生自编自导微电影 灯光摄像表演都是他们

22.09.2019  21:30

△微电影主创人员亮相

22日下午,一场特别的微电影首映礼在南岸区红星太平洋影城举行。这场首映礼的主角,是9个平均年龄只有11岁的孩子,他们从自己的视角出发,通过一部16分钟的故事短片——《我和我的祖国》,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祖国的发展、生活的变迁以及人民幸福生活等各个方面。

11岁的孙粒翔在影片拍摄时主要担任录音师,影片正式放映前,他突然感觉有些紧张,“这是我第一次看成片,还不知道效果到底怎么样。

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了小男孩小宇的外婆,从老家到城里来照顾外孙,第一次使用密码锁,体验外卖的方便快捷,还在小宇的帮助下,通过互联网找到了失联多年的老友。16分钟的微电影放完,灯光亮起,屏幕中,主创人员的名字依次出现,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场首映礼,由南岸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红气球儿童微电影课程开发小组共同举行。前期,通过8次“儿童微电影公益课程”,让孩子们学习了解单反相机、摄像、剪辑入门,分镜头台本拍摄练习等,让学生能初步认识电影的制作,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如何创作主题,产出有意义的短片。

整部电影的拍摄花了两天时间,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大家从前期准备,到现场表演、灯光、摄像,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同学都尽心尽力,有模有样。

而在拍摄中,有一个镜头是小宇坐在床上看书,为了避开镜头,担任录音师的小朋友不得不半蹲甚至躺在床边的桌子下面,以至于孩子们后来感叹道,看来拍电影并非那么简单。当拍摄结束后,后期的剪辑也都是孩子们自己完成。

这是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拍电影的辛苦。”王雅雯说,以前认为拍照摄影很简单,但当自己亲手拿起相机来拍摄,才发现构图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为了拍摄出理想的效果,自己在爸爸的指导下,还利用课余的时间在家练习,现在,自己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单反相机。

很佩服你们,在小小年纪就可以触电拍电影,很了不起。”南岸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蒋春艳说,希望孩子们能够坚持这个兴趣爱好,并通过这种方式,把书本里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拓展。

西南大学文学院影视艺术系系主任、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刘帆教授表示,将来,孩子们很大程度要通过影像来获取知识和认知,而影视教育也是青少年必备的审美素养的一部分。

重庆市工商大学艺术学院影视艺术老师,红气球儿童微电影课程开发小组负责人黄薇表示,2018年,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为此,她和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老师彭可一起,结合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开始研究和探索儿童电影教育。通过学习、拍摄微电影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培养孩子的媒介素养,以及影像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