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作家探幽神秘《巫盐天下》 他让秦巴古盐道重回世人眼前

25.06.2019  20:38

6月25日,重庆文联文艺沙龙,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他们在研究讨论推荐最近重庆市文艺界的一部新作,也就是巫溪县青年作家唐文龙的《巫盐天下》。

据悉,这本书也是重庆市首部全面阐述巫盐文化的著作。

多年来,唐文龙从没离开过巫溪,他当过小学教师,现在是巫溪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干部。

2012年,唐文龙负责进行本土受众巫文化研究。从那个时候开始,唐文龙有了创作《巫盐天下》的想法。

那几年里,每年都有来自湖北、陕西等地的专家学者,到巫溪宁厂古镇参观。这些人告诉唐文龙,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到四川省的大宁县去挑盐,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吃着巫溪的盐、三峡的盐长大的。他们说,这里怎么不让人膜拜。

一位湖北人写了一本书,叫《秦巴古盐道》。而且,湖北和陕西两省已经把从巫溪延伸出去的这条盐道命名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

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作为一名巫溪人,作为一名生长在三峡的人,当时觉得挺惭愧的。其他省的专家们、学者们都来研究我们的盐道,反而我们自己关注的人很少。

从2012年开始,唐文龙开始收集一些关于宁厂盐泉,有关三峡盐道发展的资料。

巫盐天下》是长篇文化散文,又兼具一定的学术性,仅仅是查资料,就十分费时费力。

有时候写500字可能会查阅5000字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又来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者的版本,不同的注解,而且有一些学术问题很多专家产生的观点、想法是不同的,甚至是相悖的……”唐文龙说,在这个时候,怎么将其理解阐述出来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今年1月,重庆第一本全面讲述巫盐文化的文化散文《巫盐天下》正式首发。

纵深>>

巫溪将全力用好和保护好巫盐文化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巫溪县有关方面获悉,近年来,巫溪在文化建设上立足本来,面向未来,全力挖掘本土资源。

为发掘保护研究和利用好巫盐文化,巫溪先后成立了远古巫文化研究会、华夏巫文化研究院等机构,综合各种资源开展古迹保护、社科研究和文艺创作工作。

此外,还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重庆巫文化旅游节、巫文化论坛和大宁河漂流节、红池坝音乐节、摄影比赛、文学采风活动等各类主题活动。

这几年,巫溪还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巫盐文化研究学者、作家、艺术家摄影家到巫溪开展学术论坛、艺术创作等活动,先后创作了歌曲《梦逍遥》《起伏》《吊脚楼上的月亮》,小说《大宁厂古镇》,散文《盐镇》等一大批艺术作品,用不同文艺形式对巫盐文化进行了诠释。

名家谈《巫盐天下

宁新路(著名散文家、小说家,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

巫盐天下》是诗意的挽歌,它的真情散发出质朴的美,读后让人回味,让人思索,引领人的精神同作品浓浓的真情飞向远方。

王宗(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

长篇散文《巫盐天下》是过往作家极少涉足的一块文学处女地。作者深知写什么固然重要,而怎样写更重要。他把笔触放在历史问题的特殊环境,从现实生活延展到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深处,开拓展示了广阔的迁回空间。

刘明华(西南大学教授、博导,重庆国学院院长):

巫盐天下》这部专著除了展示作者深厚的学养,更表现出作者对大巫山那一腔炽热的情怀,和对先民伟大智慧的虔敬,以及不书无以立身的高情远致。

王川平(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

面临朝气蓬勃的文龙我还真不知道这个话怎么讲,当然首先还是祝贺,重庆散文界出现了这样一本“奇书”,这样一本好的散文,主观性很强,强烈的主观性、强烈的抒情性和强烈的个人记忆,为我们贡献了这样一本好书,重庆的好书。

邢秀玲(重庆散文家学会名誉会长):

唐文龙先生30万字的《巫盐天下》,我也拜读了,我感到很厚重,也很欣慰,厚重是指他的内容很好,欣慰是他的文字,无论是从文化含量,还是从信息含量都很高,特别是感情含量很浓,是大山之子献出的一份厚礼。

白九江(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在思索巴盐、川盐、巴盐古道、川盐古道这类时下流行的研究术语基础上,唐文龙构建出了“巫盐”“巫盐文化”“巫盐古道”的地方话语体系,这块从我们搞盐文化研究的人来说,现在有“巴盐”“川盐”的提法,从巫盐的构建来说我认为还是可行的。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