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皆父母晚辈尽儿孙 “90后”妹子有84个特别“亲人”
记者手记: 高龄皆父母,晚辈尽儿孙。
华龙网消息,老人临终前,颤抖着双手,在栗春容手上写下“好人”二字。这位老人是栗春容的“亲人”,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样的“亲人”,栗春容还有80多个。临近春节,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失能供养中心院长栗春容,正和工作人员们一起贴春联写福字,到处洋溢着新年的喜庆。2016年,栗春容成为该中心的一员后,这里便成为了她第二个“家”。90后的栗春容是两个孩子的亲生母亲,但在供养中心里,她还有84个需要照顾的“特别亲人”。为了照顾好他们,栗春容几乎天天都待在这里。“只要他们需要,我就会坚守下去。”栗春容说。
第一天上班 她因为这件事恶心得吃不下饭
贴完春联已临近中午,栗春容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就赶紧招呼同事,给中心里的失能人员们准备午饭。回头看到坐在院坝里的一位老人,她赶紧上前招呼着:“刘老师,天冷了,衣服要多穿,不要着凉了。”
“栗院长,有你们在,我们吃得好穿得暖,很幸福。”回应栗春容的是草堂镇竹坪村的村民刘兴。2018年,属于贫困户的他家里房子被洪水冲垮,失去住所后被安置到供养中心。但在这里 ,老人的生活质量并未受到影响。
2015年,奉节县民政局启动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政策,在全县建起了3所失能供养中心,对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城乡低保和农村建卡贫困户等贫困家庭中的失能人员进行集中供养,草堂镇失能供养中心便是其中之一。在这里像刘兴这样被集中供养帮扶的对象还有83人,而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家长”,那就是栗春容。
也是在那一年,还是一家电子企业主管的栗春容,还和丈夫带着年幼的儿子、偏瘫的婆婆一起在深圳打工。因婆婆患了肺癌,最终一家人选择回到老家奉节。当年年底,栗春容和邻居一起送孩子上学时,偶然得知镇里正在建设的失能供养中心正在招人,想着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便决定报名试一试。
身为“90”后的粟春容,在招聘当天显得格外“出挑”。面试人员见她年纪轻轻、眉清目秀,担心她吃不了苦。“养护院是照顾孤寡老人、失能人员的地方,工作人员除了给他们洗衣喂饭外,有时还要擦屎接尿,这种又脏又累的活儿,能干下来吗?”工作人员问道。
“当然干得下来,我不怕脏不怕累!”栗春容回答得斩钉截铁。
栗春容成功应聘了管理岗,通过培训后,成了供养中心的院长。她踌躇满志,谁知道第一天上班,现实就给了栗春容一个“下马威”。第一次走进供养中心,看着床上躺着的十几个聋哑智障或肢残的人,粟春容顿时被“震撼”了,一方面十分同情他们的遭遇,另一方面不知工作要从何下手。
但栗春容没有退缩,她从最基本的护理员工作入手,和其他同事一起照顾起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换尿片、洗屎片,喂饭、洗澡,所有的护理工作她都做了个遍。
栗春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在供养中心里洗屎片时,她恶心得连饭都吃不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栗春容开始慢慢适应了这里的护理工作,甚至如果哪天没能看到那些孤残人员,她的心里总是会十分牵挂,不知道对方过得如何、好不好。而和她一起进养护院的10多个同事中,最终只有3人坚持了下来。
临终前老人在她手上写了两个字——“好人”
2016年元月30日早上,栗春容像往常一样,起床后便开始巡房。当走进七旬瘫痪老人许雄武房间时,栗春容发现老人躺在床上口吐白沫,她连忙上前轻拍老人肩膀,呼唤着老人的名字。
许雄武艰难地睁开眼,紧紧拉着栗春容的手不放,流着泪望着她,嘴一张一合。在弥留之际,他艰难地在粟春容手上写出了一个“好”和一个“人”字。
无儿无女的许雄武,供养中心刚成立时便被送来了。当时全身瘫痪的他,被两个人从车上抬下来,迎面而来的便是一股恶臭。但粟春容没有一丝犹豫,带着两个护理人员便手把手地为老人洗澡换衣,替老人将身体擦拭干净。
由于老人身体持续恶化,被送往当地医院住院,并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粟春容时常去探望,为老人带去些好吃的,陪他说说话。从医院回到供养中心后,粟春容又和同事一起,轮流24小时对老人进行照顾。
担心老人因长期卧床长褥疮,栗春容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为老人翻身,每天都打来温水为他擦身体。由于老人吞咽困难,粟春容还每隔几个小时便用针管给他打流食。
“当时扶着他去世的那一刻,我心里挺害怕的,这是第一次给老人送终。”栗春容回忆着,许雄武去世后,栗春容为老人擦洗身子、梳头、穿衣,并按照当地风俗,将老人安葬。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类似的情况多了,栗春容心里的畏惧感也逐渐消失了。性子暴躁的陈秀英刚来到供养中心时,蓬头垢面。栗春容拉着她去洗澡,她死活不去,还咬了栗春容的手腕,差点咬出血来。但栗春容并没有责怪她,依旧耐心地帮她洗澡换衣。智力障碍青年卢建国来时,吃饭连勺子都不会握,为了教会他,粟春容坐在他身边一次次地递勺子给他练习,直到他学会。
谁都无法想象,这样又脏又累又苦的活,一个月粟春容的工资只有2400元,而她在这一呆,就是四年多。这期间,她不是没想过放弃。
现在夫妻俩加起来每月一共挣四五千块钱,还要养两个娃,生活压力真不小。“哪里挣不到两三千块钱?随便找个事做,比如帮人看看门市、卖卖衣服,都能挣这么多,还不用这么辛苦。”粟春容说道,但责任与关心,又让她选择了继续守候。
对自己的亲生儿子 她有着一份愧疚
“松娃子,我又来看你了,最近感觉怎么样,身体有没有好点?”外出务工回来的杨传福,正详细询问儿子杨青松在供养中心的近况。
今年33岁的杨青松住在供养中心已经快4年了。杨传福是草堂镇天坪村建卡贫困户,妻子早年去世,儿子杨青松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为了照顾儿子,杨传付无法外出务工,一家人全靠他种植几分薄田过活。虽然有低保,但除去儿子的医药费,一家仍旧入不敷出。
2016年,杨传福将儿子送到了供养中心,因为不放心还偷偷过来观察了1个多月。“养护院的栗院长真是好人呢!”杨传福说到,刚进供养中心那会儿,儿子不肯吃饭,栗春容就坐在他的床边一勺勺喂他。
一次,杨传福到供养中心接儿子回家,儿子竟拉着栗春容的衣角,怎么也不肯走。这也让杨传福彻底放心了。随后他前往湖北巴东打工,除去开支,一个月能存上2000多元。
“儿子在供养中心,我也能安心在外务工,家里的生活也改善了。”杨传福的声音里充满着感谢。
事实上,在这里像杨传福这样的贫困家庭还有很多,通过供养中心的集中供养,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能够更好的脱贫致富。
但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栗春容对于两个儿子,却总是充满歉疚。栗春容还记得,大儿子上三年级的时候写过一篇作文:“别人家的爸爸妈妈都会有很多时间陪孩子,但我的爸爸妈妈却老是不见人影。”
栗春容看后,心里酸酸的,默默地就流下了眼泪。
自从在供养中心工作后,栗春容就没有了双休日,每天吃饭、睡觉基本上都待在中心。一个月虽然有4天调休,但她也常常是回到家没待多久,就返回中心,她总是放不下那些“父母”和“孩子”。
不过令粟春容欣慰的是,现在大儿子周末放假后,经常会来中心陪她,儿子很快就和中心的人们熟络起来,总能玩得很开心。
去年夏天,栗春容和丈夫收到儿子从夏令营写来的一封信,里面写着:“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知道,你们在我背后默默付出,以前我还小,不懂事。以后我一定听话、刻苦,不调皮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栗春容说,虽然孩子年龄还小,但似乎懵懵懂懂能理解母亲,这让她又感动又欣慰。
近几年,栗春容在圈内有着好名声,一些康养机构想“挖”走她,待遇也都给得很不错。但她一一拒绝了,她舍不得离开这里,舍不得这群特别的“亲人”。
(文中人物除栗春容外均为化名)
原标题: “90后”妹子和她的84个特别“亲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