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独居妹子点外卖从不留门牌号 为什么?

29.09.2020  09:20

都市热报消息,据民政部此前发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已经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有7700万是居状态。

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五谷不分。”26岁的江楠就是一名独居青年,她已经过了一年多的独居生活,为了保障安全,她还有一套自己的独居生活秘诀——和两位独居朋友拉了一个微信互助群打卡报平安,点外卖从不留门牌号等。

开心开启独居生活

27日晚上7点半,江楠回到了渝北区复地上城的这套公寓,她点的外卖正在路上,显示还有18分钟送达。

江楠在渝北区汽博中心从事销售工作,2019年初,她在父母的支持下购买了这套33平方米(套内)的公寓,结束了合租生活,开始了独居生活。江楠说,自己老家在四川泸州,自己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重庆工作,最初,一直住的是合租房,而合租的日子充满辛酸——上厕所经常打挤,隐私得不到保护,偶尔还会与室友闹矛盾。

所以,搬进这套房子的时候我真的太开心了。”江楠说,有了自己的房子,就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小空间,生活一切随心,万事自己做主,还养了一只早就想养的猫咪,“周末想睡到下午都可以,外卖想点就点,想唱歌就能干嚎几嗓。

点外卖总是去大厅取

但江楠表示,独居生活虽然自由,但有时候也会感觉比较落寞,比如自己在宜家买来新柜子一个人组装的时候,就特别希望旁边能有个人搭把手,还比如自己尝试做了一道新菜的时候,就很希望能有人一起分享。

此外,安全问题也不得不正视,“像我爸妈最担心我加班晚回家的时候,还担心我一个人住万一遇到不舒服等意外情况。

江楠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她会在家门口的鞋柜上放两双男士鞋,比如将大门原本的猫眼换成了电子猫眼,还比如她点了外卖只写楼栋号不写门牌号,接到外卖员电话后,宁愿自己到楼下大厅取回家。

每天打卡互相报平安

作为90后年轻人,江楠坦言,自己不想每天与爸妈通电话报备,但也不希望让爸妈担心,思来想去,她联系上了独居在直港大道的高中女同学秋秋,同病相怜的二人交换了入户门密码,父母的联系电话等,每天回家后都要互相打卡报备,打网约车就将车牌号发给对方,一旦没有按时打卡又联系不上,就启动紧急预案,“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紧急状况。

今年4月,又有一位在永川工作且开始独居生活的女同学加入打卡队伍,三人直接拉了一个“独居互助群”,坚持每天打“回家卡”。记者看到,即便有时候群友加班到11时许到家,打卡后仍然能得到回复。

江楠说,自己和同学的爸妈得知这个方法后也很赞同,称在一个城市的同学互相照应确实很好,“总之,开启独居后,最需要解决和重视的,就是个人安全问题,一定要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近日,江小姐在朋友圈晒出:无论再晚,都有人等你报平安

这些独居青年也有话说——

秋秋(26岁 女 美编):我就是江楠的紧急联系人,在和她绑定以前,我每天都要被我妈电话轰炸,现在找到这个折中的办法真的挺好的,所以,我的经验是,如果父母不在这个城市,那一定要有一个值得信任的紧急联系人,最好在物管那里也把ta的电话登记上。

孟小华(28岁 男 程序员):我之前独居了1年,我想说的是,其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独居的,一定要内心足够强大,能够忍受且享受孤独的人,不然独居生活就只能是一种煎熬。

张小姐(27岁 女 文案):我之前因为工作,被迫进在家里的老房子一个人住了大半年,由此我总结出,如果你要独居,一定要在能力范围内,把独居小窝打造得好看一些,不然你甚至都不愿意回家。

冯小姐(26岁 女 软装设计师):我之前独居过1年,我觉得想要独居过得好,吃饭就不要依赖外卖,自己做饭不仅吃得好节约钱,还让家里有了烟火味,这样才能享受独居生活,减少孤独感。

点评:独居青年一定要活出自律

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认为,正如这些独居青年所说,独居的生活有利有弊,但想要尽可能过好独居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自律,比如不要因为无人约束而肆无忌惮的熬夜,点外卖,打游戏,最好给自己制定好一个时间表,规划好工作日和休息日的起居时间,每周锻炼时间,烹饪时间等。

此外,如果独居生活让你感觉到孤独,也可以为自己多创造一些社交机会来改善它,比如走出家门参加一些聚会,甚至可以定期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玩耍,当然,一旦确定自己无法适应独居生活,也应该及时调整改变这种生活状态。

此外,正如江楠所说,作为独居生活的年轻人,安全问题绝不容忽视,一定要有一个可每天联系的固定联系人(可以是家人也可以是朋友)。此外,也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注意安全问题,比如洗澡间安装防滑垫,比如进门处安装感应灯,比如安装电子猫眼等。

都市热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受访者图

原标题:90后妹子独居生活秘诀—点外卖从不留门牌号 与好友打卡报平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