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盆景女匠人 要代表重庆冲刺国家级奖项

23.09.2020  13:42

9月22日下午,一辆大货车驶向位于南岸区的南山盆景博物馆。

14时左右,近30名盆景匠人已等候多时,他们精心蟠扎的盆景作品,即将在这里装车代表重庆前往江苏省沭阳县,参与第十届中国盆景展览和全国盆景大师展。

这天下午,匠人们在雨中忙碌了4个多小时。他们在车厢底部铺毛毡布,堆沙袋,小心翼翼地为盆景绑扎带,互相帮忙将盆景作品抬上车。

△装车。

△装车前的清理。

四年一届的全国展

少不了南山杜鹃盆景

中国盆景展览”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创立,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举办,每四年一届。期间,推出了大量优秀作品与人才,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盆景展览。

  此次展览参赛的盆景作品达800件以上,代表重庆参赛的盆景作品近30件,将争取其中的金、银、铜奖。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南山双龙村就开始有意识培育花木种植产业,当时花木种植经济效益高,村民们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强,但直到2000年左右,双龙村的花木种植竞争优势变小。地少,难以形成规模,是制约花木种植产业发展主要因素。因此,依托种花经验,村民们决定探索和打造盆景品牌这一路线。”南山杜鹃盆景研究会会长杨彪说,经多年努力,双龙村盆景已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一村一品”标杆案例,村民们因此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南山双龙村目前130余户村民走上盆景创作这条产业路,其中大户60余户,盆景收入占全村收入60%以上,南山杜鹃盆景也在业界打响了名号。

△临水式南山杜鹃盆景。

△参展南山杜鹃盆景《春风翠影映江岸》。

△参展南山杜鹃盆景《南山人家》。

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盆景展,怎么少得了南山杜鹃盆景?”杨彪说,此次双龙村参展的6件盆景作品中,有5件是杜鹃盆景。其主题包括《南山人家》《斑驳年代》《春风翠影映江岸》《崖春秋》等,光听作品题名就充满南山风情。

杨彪的作品也在其中,他感同身受地说,这些作品的蟠扎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盆龄均在30年以上,大家寸步不离地守着一方花木。

早期,南山杜鹃盆景造型追求“游龙弯”、“对口”、“三弯九拐”等传统风格,近些年来,更倾向于追求自然风格。

人有多少个30年呢?”杨彪说,这些作品还包含着南山人对家、对家乡的眷恋,和那份冷暖自知的乡愁。

百年盆龄的金弹子

寄予蓬勃向上的希望

△百年盆龄金弹子。

此次代表重庆参展的作品中,有两件上百年盆龄的金弹子盆景:一件是北碚区盆景匠人周润武带来的《凛然正气》,一件是南岸区盆景匠人罗世泉带来的《古木逢春》。

经历上百年风雨,仍然姿态挺拔,保持四季常青,年年开花结果。”罗世泉认为,这是生命的奇迹,也是两件作品的精华之处。同时,也象征着重庆人和重庆热情、向上、意志顽强的城市个性。

这两盆“高龄”盆景背后,还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62岁的罗世泉,在南岸区南滨路有自己的盆景花园。十几年前,他结识了一名家住渝中区的老人,老人是盆景爱好者。

由于老人当年身患重病,想把蟠扎了一辈子的金弹子盆景予以托付。罗世泉听闻这事,急忙赶往老人家,征得老人同意后,将其运回家中精心呵护。

因老人重病后无力打理,这盆金弹子曾一度身体“瘦弱”,营养不良。罗世泉倾注了多年精力,才逐渐恢复了它的生机。

也算没有辜负这位老人的嘱托和希望吧。”罗世泉既挽救了一盆植物的生命,也延续了一位重庆老人的精气神。

而68岁的周润武,也是位有故事的盆景匠人,他被大家亲切的称呼为“伍哥”。由于早年车祸原因,腿脚落下了残疾,行走不便。当身边人感叹他的不幸时,他却重拾信心,保持对生活的热忱。

这些年,周润武不仅把蟠扎盆景当作最大爱好来对待,还在自家楼顶,搭建起了盆景小花园,他的内心由此充满期待和阳光。

金弹子盆景寓意吉祥,寄予蓬勃向上的希望。呵护得当的话,盆龄可达千年以上。”周润武说,开花结果并非易事,这个过程,需要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和促进,才能达成。

盆景世家塑三峡缩影

90后女盆景师上“擂台

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参展作品,名为《惊涛一笑万山去》,是一件具有山城特色的山水盆景作品,该所职工田原是该作品的创作者。

田原今年37岁,其爷爷和父亲,都是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老职工。他出生在盆景世家,父亲田一卫是国家级盆景大师,曾在首届中国盆景展上获得金奖。

此次参展,田原采用山城本地的龟纹石作为主材进行创作,配以米叶冬青、金边六月雪、薄雪万年草等植物。

△塑三峡缩影山水盆景。

他的创作灵感,源自于奉节夔门、巫山巫峡等长江三峡沿线风景。父亲告诉他,艺术源自于生活,源自于所见所闻,所以,他尝试把三峡风景中的典型地容地貌,缩影在这盆山水盆景当中。希望以此,以一个重庆80后青年的视角,展现长江文化中的魅力。

△90后女盆景匠人。

90后张彦,是代表重庆参展的唯一女盆景匠人,也是重庆市南山植物园盆景艺术师。此次精选的两件个人盆景作品,将站上国家级盆景展览“擂台”,向奖项冲刺。

我土生土长在南山,南山人起早贪黑照看这些花木,对我影响很深。”张彦说,几年前,南山盆景技艺被评定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年轻人继承。所以,她从西南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想尽一份力。

此次展览增加了微型山水工艺盆景作品奖,90后田飞想为重庆争得这项荣誉,他的《锦绣河山》作品将风凌石、孔雀石、人工塑石进行组合搭配,将在此次展览上首次亮相。

△微型山水工艺盆景《锦绣山河》。

田飞是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管理办公室嘉陵公园管理中心的一名职工,工作业余时间,他在家中创作了微型山水工艺盆景50余盆。

田飞说,盆景创作既是经验学,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创作艺术。涉及植物保护方面知识,需要掌握一定景观设计和土培运用,以及对诗歌和文学的理解。

  这些年轻的盆景匠人认为,创新盆景技艺是时代所需,他们肩上有责任,并且任重而道远。

  此次参展,大家信心满满,将带着作品广交“盆友”,为重庆盆景技艺的发展,争取更多可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