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孩子很难吗? 戒吼头几天,她几乎憋出内伤
这两天,“戒吼”两个字频频出现在各种家长群里,这源于成都一次家长对孩子全面“戒吼”的实验,150对家长参加,结果,没有一位家长能够成功完成每天的“戒吼”打卡。而在今年4月底,一家机构发布的关于“吼叫”的调查显示,吼叫几乎是全国90%的家长都会犯的错误。
戒吼,真的这么难吗?
吼孩子的都是小事
孩子磨磨蹭蹭、爱顶嘴、功课不好、调皮贪玩等等,再加上家长生活工作压力大,心里总有烦不完的事,憋着各种无名火,就像一个随时都会爆发的火山,所以“一言不合就开吼,吼完就后悔”,成为很多家长教育的恶性循环现象。
“上幼儿园之前从来不吼,都是宝贝来宝贝去的,现在怎么可能不吼?”王女士说,自从女儿上了幼儿园,自己讲话分贝就会不时提高几度。“最让我冒火的就是早上吃饭拖拉,单纯说基本没用,吼了才会稍微长点记性。”
邓兰的儿子去年开始读小学,每次看到他做作业,她说自己的怒火就会“蹭蹭涨”。“每次在家做作业之前准备文具很混乱,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
邓兰说,所以这中间来来回回就花去好多时间,本来是一个小时就能做完的作业,他就要花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有时候我也开导自己啊,不要生气不要生气,生气容易老,可是能忍住的时候真的不多。”
李女士的儿子上幼儿园中班,她说,吼孩子其实都是因为琐碎的小事,到时间洗漱当没听见、没事在地上乱爬、洗手马马虎虎……如果当时心情好,还能静下心来讲道理,如果当天工作又累,完全没办法收拾情绪。
李女士表示,如果让她“戒吼”,估计儿子要更加无法无天了,“现在的孩子都是被老人宠溺得太严重了,好好和他说道理,他完全不理会,只有靠吼,他才能稍微得到一些震慑。”
加入“戒吼”控制情绪
其实,“打卡戒吼”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很多教育平台上,都曾发起过类似的戒吼打卡活动。
澄澄的妈妈张女士曾经参加过一个教育平台组织的“戒吼”活动,打卡23天后,由于出差,她中止了打卡,但自称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澄澄4岁左右,自我意识膨胀,开始用一切对抗的方式来证明‘她’的存在。”张女士说,反复讲道理没用,她不得不用大吼的方式结束了这一切,澄澄看她真的生气会停止哭闹而且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然而,用不了半天的时间,这个场景就会重演一次。
久而久之,张女士发现,澄澄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任何问题都喜欢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不讲道理,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出手。认真思考后,张女士决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了保证效果,找到监督者,她加入了“戒吼”活动。
“最开始的时候,感觉虽然不吼了,但是会憋出‘内伤’。”张女士说,“开始几天觉得很难,想吼的时候实在太多了,但我都忍了。”张女士“戒吼”后转而跟澄澄讲道理。“孩子有时听,有时不听,但我基本能够克制住自己不再大吼,用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让张女士欣慰的是,在她学习控制情绪的过程中,澄澄发脾气的次数似乎也减少了,最起码不会“无理取闹”。张女士说,这次尝试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确实带来了影响。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某机构的调查显示,年龄越低的家长越爱吼叫孩子,30岁以下的家长中经常吼孩子的比例占到28%,比其他年龄段的家长都要频繁;而在从来不会吼叫孩子的家长中,50岁以上的比例最高,达到24%,而30岁以下的只有11%。
此外,大专及以下的家长中从不吼叫孩子的比例达到28%,这一比例在本科学历的家长是11%,研究生是17%,博士家长则高达44%。
教育部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重庆轩杨家庭教育创始人杨桂林表示,家长吼叫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让孩子否定自己,失去自信;第二,伤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处于一种被否定、被质疑的状态,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第三,让孩子学会了模仿。家长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家长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也同样教给了孩子。家长吼叫也就是告诉孩子,当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也可以吼叫。
杨桂林建议,家长要做到不吼叫,首先要学会管理、认识自己的情绪,识破它,驯服它。要认识到,自己是因为孩子的哪些行为很生气,从而进行管理。
其次,家长要学会处理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一些问题。一些家长可能在童年的时候,自己的爸爸妈妈就是用这种吼叫的方式处理问题的。因此,家长们受到潜意识力量的影响,在自己意识不到的情况下,采用了和自己父母同样的方法。所以家长们要洞察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学会释放潜意识的力量。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实习生 郭俊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