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迓昕:模式突破,艺术园区才能赚钱
周迓昕是自《渝商周刊》创刊以来,我们一直持续关注的一位渝商,他在商业设计和艺术展览的两个圈子里游走,一直在默默积累,默默等待着。
与一切创业项目类似,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周迓昕在设计和艺术圈子的积累,使他在碰到一个工业遗产改造项目时,灵光一现。以往那些看似毫无关联、散落于各处的资源在这个项目主线下被串了起来,周迓昕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
重庆晨报记者 李璐 报道
与周迓昕事先约好的碰头地点在鹅岭公园门口。记者稍微早到了一些,顺着公园石阶登上鹅岭最高处。
折返几步,在公园绳桥旁边,是周迓昕投资的岭空间当代艺术中心。时间尚早,这里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访客,展览空间因为没有展出,大门紧锁。记者曾经造访这里。四年前,周迓昕在一面落地窗前举着一个当代作品说,他打算花5年的时间不断投入。他说艺术是他的爱好,他同时也知道艺术是个烧钱的爱好。
显然画廊并没有为他带来财富上的增长,而这在他的预料之中。他也在苦苦寻找出路,如何将数年来围绕画廊积淀下来的艺术资源落地,让高大上的艺术接地气,很好地商业化。
这个答案很快就有了。周迓昕带着记者,在峨岭正街的雨雾里,很快看到一处工厂的围墙,他摇下车窗指了一下:就是这里。
民国工厂试验场
这里曾是一家印刷工厂,外观看上去并不起眼。不过如果联想到渝中半岛在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地位,访客可以从大门附近两栋旧楼的外观上找到周迓昕选中它的端倪。
这是民国枭雄刘湘于1930年代创办的工厂,抗战时期,被中央银行接收,1949年后被中国人民银行接管。门口的这两栋旧楼,即是充满民国范儿的建筑。
这就是周迓昕新的试验场。以这两栋楼为核心,方圆约30000平方米的工业厂房旧址,成为其规划中的第一个艺术园区——TEST BED 2。中文案名叫“二厂”。
这个规划中的项目已经启动,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周迓昕敲定了与业主方的厂房租约,租期长达15年,足够他悉心规划。
水到渠成的项目
与不远的鹅岭画廊比起来,“二厂”这个项目的体量显然要庞大得多,所以从周迓昕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激动、憧憬以及跃跃欲试。
很难说是他碰上了这个项目,还是这个项目碰上了他。去年,作为岭空间投资人的周迓昕受邀参加了英国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画廊运营者的深造课程。这使他得以进入一个更广泛的艺术经营圈子,他发现自己平时思考的如何让艺术落地、如何把自己在设计圈和艺术圈子积累的资源整合起来这些问题,在这里都不是问题。
英国项目让人眼前一亮
参观了泰晤士河边的TEST BED项目后,周迓昕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答案吗?
实际上在此之前,周迓昕早就考察过北上广的艺术园区,包括重庆自己摸索建立的一些艺术基地。他总认为其中的大多数没有解决艺术和商业之间的真正连接问题,那些高高在上的艺术画廊根本无法支撑园区的客流量,这使得多数以艺术立园的园区,最终变成孤芳自赏的尴尬项目。
显然TEST BED不是这样,拥挤的人潮让周迓昕和同行们大吃一惊。这里以前是一个破落的酿酒厂,被运营者改造成为一个艺术园区。园区里有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入驻,这和现在国内的一些艺术园区一样是标配。此外,还设置了艺术展厅、特色酒吧、威士忌酿造厂。顺着这个思路,大量招募的是前店后厂模式的艺术家工作室,这样游客们可以参与艺术工艺品的生产过程。
“他抓住了体验式经济的核心价值。”周迓昕羡慕地说,周末会涌入大量年轻人来这里学习染布、酿酒、印刷排版,自己操作出来的工艺品会摆到前厅贩卖。游客既成了生产者,又可以是消费者。“这不仅仅带来了体验的人流,这些人流所生产的作品,又激活了更大范围内的社交消费。”
体验社交是核心
体验与社交,这两个词让周迓昕不再困惑。
TEST BED园区里,除了高大上的艺术画廊,更多的是做蛋糕、酿酒、花艺这些带有互动体验的技术展示与学习。周迓昕注意到,这个人潮汹涌的园区,画廊一共只有两家,每家面积仅为几十个平方米。
“其实我也是一个小众的人,但是当面对一门生意的时候,我不会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周迓昕说,现在为什么国内很多以艺术冠名的工业遗产改造项目门可罗雀,就是忽略了艺术品交易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小众市场,而这个客户群无法支撑整个园区的商业模式。
“实际上所有国家的民众对于艺术的接受,都来自于潜移默化。”周迓昕说,英国就是用这种方式先吸引民众对工艺品的热爱,逐步转移到对更高阶艺术作品的欣赏。
园区要做集市
“任何项目,只要做专,肯定能够生存下去。”周迓昕说,重庆要玩能够赚钱、能够靠市场化生存下去的艺术园区,广州红砖厂的路子值得学习。
“我也要在二厂做集市。”周迓昕说,基于运营者可调动资源的不同,最终园区所依赖的主题内容也不同。比如同样是手工集市,广州红砖厂是以手串、纸张艺术、贺卡为主。而周迓昕专注本地当代艺术多年,他知道自己可以把小尺寸画作的转印、版画制作、版画图案转制成T恤、手帕、丝巾等等,这种图像转化是周迓昕设计领域的强项,而且他还拥有川美众多艺术家合作网络的资源。
川美资源该怎么用
实际上这也使周迓昕寻找到艺术圈的商业突破。过去画廊守着川美想做文章,传统的思路都是作品代理,一张画卖几十万然后提成。显然这个艺术品市场还未激活的时候,画廊经营者不得不为等候那个临界点爆发而付出不菲成本。周迓昕说,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画廊多年来只有实力代理一两位艺术家的原因。而艺术工艺产品为他打开一扇门,如果为川美数百个艺术家实现作品的视觉转印,这些价格门槛足够低的商品将成为消费者接触艺术的开始,也将是艺术家与大众互动的开始。
川美未来将成为一系列工艺产品的视觉供应者,周迓昕说,这种可工业化复制的产品将把艺术家们的灵感与普罗大众联系在一起。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大量的环节可以参与进来,这不仅是一个艺术品放低门槛的故事,还是一个艺术产品如何与工业化结合的过程。
食物是集市重点
业者的需要是否会有市场埋单是另一个问题。周迓昕说,他希望园区运营者在这一块主导内容设置,这会让园区在未建成之前就能够知道会吸引到哪些人群,而不是设置好常规内容,坐等客源上门。
在确立了园区的集市方向后,周迓昕的规划里想要加大本地食物商铺的内容。国外的集市里,食物集市和农夫集市是一个很大的类别,全家老小到了周末就花上大半天时间去逛集市购物,“和重庆以前的赶场特别像,这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
“食物集市也暗合了现在中国大众的健康焦虑。”周迓昕说,园区的食物集市,他希望是创业者们销售自己家种的有机蔬菜以及自己做的饼干、面包、馒头。园区会为食品准入设置严苛的门槛。
食物还是一个接地气的板块,周迓昕认为这会剥离艺术园区以往高高在上的印象,“自制豆瓣酱、豆豉、豆腐乳、牛肉酱这些本地食品,会带给人们惊喜。”
如果这些创业者还要在线上开店,周迓昕说园区会帮助他们。比如豆瓣酱的名字怎么做,LOGO怎么设计,包装该如何做,微店怎么运营。园区有一个专业团队来负责,3000元打包全部做好,这是他的长项。创业者们就专心把食物做好。
如果创业者缺钱,园区还会成立一个几千万元级别的互助基金。没有抵押品怎么办,把品牌质押获得贷款。未来这块小微商里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羊毛出在狗身上
周迓昕还会给食物集市里加入互动体验,消费者们可以在园区里学习和制作这些美味的产品。体验和社交,将解决艺术园区人流量匮乏的问题。除此之外,周迓昕还准备设置特色酒店、餐饮和酒吧,和传统商业体依赖这些业态来吸引人流不同,他会依靠主题集市来吸引这些业态。
人是集市的核心,人的故事带来传播,带来黏度,然后以几何效应开始扩大。周迓昕说,这一切也契合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创意和思想才永远是这种园区商业的核心。而周迓昕所做的不同之处,则是他把目标客户对准了最为大众化的一群人,要靠这个广泛群体来支撑商业模式。
周迓昕把他所做的称之为“羊毛出在狗身上,最后是猪埋单”。这其实是跨界思维的体现,艺术园区也是这样,如果不能牢牢抓住消费趋势的变化,那么等来的只能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