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护50多亿粒“小芝麻” “蚕种守护神”咋过春节
冷库内的温度要控制在0-2.5℃之间。记者 伊永军 摄
冷库里的木质簸箕上存放有数以亿计的蚕种。记者 伊永军 摄
华龙网消息,春已到,春已暖,“满窗晴日看蚕生”。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精心呵护着蚕的最初生命状态,24小时不离岗,春节也不能和家人团聚。如果没有他们,重庆所有蚕农都会面临“断货”风险,整个蚕研究的种源安全也会受到威胁。春天来了,蚕种要“发芽”了,来看看这些“蚕种守护神”是如何过春节的。
春节7天坚守岗位 换来数十亿蚕种安全
“春蚕到死丝方尽”,由于这一千古名句,使得很多人了解蚕的死,却很少有人知道蚕的最初生命状态,以及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生长的。
今天是大年初四,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这里有个蚕种冷藏保护体验区(以下简称冷库),随工作人员进到里面,虽仍是春寒料峭的时节,但冷库里面显然比外面冷多了,温度只有2℃左右,顿感寒气袭人。
冷库里的木质簸箕上存放有数以亿计的小颗粒,用手轻轻捻起,它们从指尖缓缓滑落,似流沙,如芝麻,这些是什么呢?工作人员说,它们就是蚕种,也就是蚕宝宝最原始的形态。
顾生辉在值班室监控冷库温度。记者 伊永军 摄
顾生辉春节坚守岗位精心看护,堪称“蚕种守护神”。记者 伊永军 摄
33岁的顾生辉是一名蚕种冷藏保护操作员。他的职责除了在值班室随时监控冷库温度,还要时不时进到冷库里,摇动或拨弄簸箕上的蚕种,使其受冷均匀,平衡温度。
顾生辉老家是甘肃的,已在这里工作3年,这3年春节他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他说,这不算什么,蚕科院和他一样的蚕种冷藏保护操作员共有4人,最长的已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由于这个岗位需24小时随时监控,所以,每年春节他们都不可能像常人一样享受“7天长假”,而是轮流值班,坚守岗位,难得与家人团聚。
关系到全市10万户蚕农来年收成
这个冷库对整个重庆市的蚕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呢?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雷霆介绍说,全重庆市所有供应给蚕农的蚕种都出自这里,所有科研用的蚕种也都保存在这里。目前,蚕种约有20万张,每一张上约有2.5万粒蚕种,总数有50多亿粒。
目前,冷库内蚕种约有20万张,每一张上约有2.5万粒。记者 伊永军 摄
雷霆说,对科学研究而言,必须要有材料,没有材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重庆所有的蚕研究的材料,包括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蚕研究的品种、资源等全在这里,共有160多种蚕的种类资源,700多份蚕的性状基因。
另外,重庆所有用于生产的蚕种,也就是供应给蚕农的蚕种,也全都是从这里“进货”的。雷霆说,全市有近10万户蚕农,每年要发40万张蚕种,全部出自这里。因此,这个冷库堪称重庆的“蚕基因库”“蚕业源头”,可谓意义重大。
精心呵护的蚕种要“发芽”了 他们无悔于春节的坚守
正因为这个冷库的特殊性,顾生辉等人的坚守才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整个重庆蚕种的安全都捏在我们手里,因此一定要有责任心,丝毫马虎不得。” 顾生辉说。
顾生辉表示,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或是断电,没有及时监管到,就会导致冷库里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蚕种的生理特征就会发生紊乱,相当于整个重庆蚕业的源头都会遭受“污染”。温度过低,可能会导致蚕种结冰而死掉;温度过高,可能会造成蚕种孵化不齐,而按照正常要求,是要求同一批蚕种在同一个时间全部孵化。另外,如果蚕种发育过早,孵化出来的时候,桑叶还没长出来,没有食物,也会饿死。
“看到一粒粒优良的蚕种最终进入蚕农家里,健康生长、吐丝、结茧,帮助他们增收致富,我就觉得春节的这些坚守都是值得的。”顾生辉说,春天来了,他们精心呵护的这些蚕种也快要“发芽”了,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更要加强责任心,做好“蚕种守护神”。
原标题:看护50多亿粒“小芝麻” “蚕种守护神”咋过春节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