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大喇叭成“救命喇叭”!基层应急广播“江津做法”将在全国推开
国家应急广播重庆市江津区指挥中心。
如果村里发生火灾,要告诉村民支援救火,需要多久时间?
“两三分钟!”回忆起过去,江津区中山镇党委书记唐晓敏说:“以前组织群众力量只能挨个打电话,或者凭一张嘴巴四处喊。”
昨天上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在重庆组织召开全国基层应急广播工作推进会。会上,重庆晨报记者获悉,重庆将以江津的做法为样本,在全市推开基层应急广播升级改造建设。
火情预警两三分钟发出
今年7月29日傍晚7点50分,江津区中山镇常乐村八社斑竹园安家坉处突发大火,中山镇党委书记唐晓敏在中山镇应急广播镇级平台操控室,摁下语音传输键发布了火情预警信息,并迅速组织人员全力开展灭火工作。
因为“救命喇叭”及时发挥作用,当地群众从大喇叭获取信息,自发到事发地开展紧急救援,截至次日凌晨3时许,大火已基本扑灭,无人员伤亡。
这条火情预警信息从镇到村,用时不过两三分钟而已。
“越是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中山镇常乐村党总支书记陈永辉说,平时对大喇叭的作用感受或许不明显,但是一到紧急关头,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告知群众,效果立竿见影。
事实上,江津的基本应急广播已运行多年。
大喇叭“复活”村村都响
新传播技术的应用,让曾经火热的广播逐渐褪色。不过在江津,2011年开始就让村里的喇叭“复活”。
“广大村民请注意了,本周气温不稳定,温差在10℃左右,请大家注意保温……”
“今天中午12:30和晚上7点中央电视台7套节目播果树栽培进大棚的技术,请大家仔细看一看”。
小喇叭重响,跟以前不一样了。除了应急预警发布外,平时还播一些政策、天气等服务信息。今年国庆期间,江津一景区广播还播了停车场情况,避免了停车难问题,给游客带来极大的便利。
“农忙时根本没时间看电视,也不了解气候变化,有时候一场寒流,所有的秧苗一夜被冻死,就白忙了。”对江津区支坪镇的菜农文德仁来说,小喇叭曾帮了他的大忙,一场寒流来袭,他提前在广播里得知了降温的消息,和家人连夜为育苗地里的十万株茄子幼苗加上塑料薄膜,这才避免了幼苗被冻死白忙一场的后果。
“现在江津每个村(居)都有,村里是大喇叭,城区的居委会是音柱。”江津区文化委一负责人说,全区272个村(居)都响起来了。
2017年以来,江津区投入1500余万元,按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规划,对原农村广播综合信息系统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了区、镇、村三级应急广播联动,安装应急广播终端4800余个,实现全区社社响。
“江津做法”将在重庆推开
昨天到今天,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在重庆组织召开全国基层应急广播工作推进会,深入推动全国基层应急广播工作,研讨新形势下加强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根据推进会的议程安排,今天在重庆参加上述推进会的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广电局及相关处室等,将前往江津应急广播平台观摩学习。
昨天上午,记者从推进会上获悉,重庆将以江津的做法为样本,在全市推开基层应急广播升级改造建设,预计到2020年,基本建成市、区县两级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全市应急广播终端全覆盖。
据了解,重庆投入2.3亿元建成了全市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按照“三级可控、两级插播、上级优先、应急优先”的技术架构,共建成39个区县广播中心、884个乡镇广播站,安装广播终端8.3万个,全面实现农村广播村村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