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实施“四大生态”建设,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近年来,开县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分年度制定改善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和水生态工作方案,推动生态建设、保护与修复,有力地改善全县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涵养森林生态。将全县宜林地区划分为水源涵养区、生态发展区、生态屏障区、生态景观区“四大区域”,分类推进增绿提质、兴林富民、资源保护、能力建设“四大任务”。有序推进雪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澎溪河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三峡库区沿岸及鲤鱼塘库区生态屏障等建设,启动县城周边“四面山”生态景观及林相改造。2012年以来,完成造林绿化46.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7%,实现林业产值63.9亿元。
二是涵养农业生态。科学划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区、养殖场和种植业污染整治区、规模养殖场拆除区等重点防治区域。大力实施禁养区规模养殖拆除、限养区畜禽规模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循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有机物还田、农村户用沼气“六大防治重点工程”,推进保护性耕作。近两年来,县财政投入6500万元拆除汉丰湖核心保护区及禁养区养殖场169家、治理限养区规模养殖场29家。今年已完成20个村庄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6.5万亩、推广运用配方肥17.5万亩,柑橘蔬菜绿色防控8万亩、秸杆还田42.5万亩,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7.6万口。对全县50户以上的乡镇集中居民点开展普查,完善雨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2014年底,开县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量比上年分别减少3.7%、3.1%、2.9%,种植业总氮、总磷流失量分别减少3.6%、2.9%。
三是涵养城镇生态。编制《城市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细化“生态绿化、设施建设、噪音污染、空气质量、水质环境、运行安全”六大目标评价体系,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增绿、城市污染物控制、加强环湖生态保护、布局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六项措施”。县财政每年支出3000万元用于专项考核,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治脏、治水、治乱、治差、绿化和亮化工程,全县城集镇及其结合部、道路两旁、湖库塘、河道沟汊干净整洁,城乡环境显著改善,得到群众支持、社会认可。实现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向行政村全覆盖,全县场镇、居民点及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行“户集中、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置”模式,日处理600吨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试运行。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建成滨湖公园185万平方米、防洪护岸25公里,实施消落区治理66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大力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建立扬尘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大力创建扬尘控制示范道路和示范工地。禁止城区新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执法检查,大力淘汰黄标车,开展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实施餐饮油烟整治。2015年1-10月,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9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1.8%,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较去年同期下降3.7%,区域环境噪声为54分贝。
四是涵养水生态。委托国家环科院制定《开县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开县汉丰湖水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鲤鱼塘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2010—2020)》三大规划,编制《汉丰湖流域水环境控制总体实施方案》和《汉丰湖流域水环境容量及分区控制目标》《汉丰湖流域水污染控制技术》《汉丰湖流域污染源调查及核算研究调查报告》,印发《2015年开县水生态保护方案及“三河一湖一库”综合治理方案》,全面推动水环境保护治理。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匹配率100%,主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县城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主体完工,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28个、在建13个,今年底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推行次级河流“河段长”负责制,设置133个监测断面,全面加强境内流域水环境保护。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2.3%。汉丰湖、鲤鱼塘及全县河流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