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构建“四维联动”体系助推教师教育实践改革

14.06.2019  02:41

近年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依托,积极探索构建全程性、开放性、研创性、协同性“四维联动”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未来教师的岗位胜任力。

一是注重全程性,重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内容。螺旋式开设“仪态与表达”“中华教育经典选读(答辩)”“西方教育经典选读(答辩)”“儿童游戏创编”“GSP素质拓展”“特色工作室”“数字教学资源设计”等独立实训课程,进一步健全校内实训课程体系。重点探索“四年一贯递进式”校外实践教学,新生自入学第1学年起,每年到基地校进行为期两周的体验式学习,全程接受基地教师的指导,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中实现浸润式、渐进式成长,以便在第4年达到相对成熟的顶岗实习能力。

二是注重开放性,创设教师教育多元实践平台。学院以GSP综合能力(G为通识能力general abilities、S为学科能力subject abilities、P为专业能力professional abilities)为导向,建立起班级、院级、校级、市级和国家“五级一体”的技能竞赛体系,学生社团自主学习平台组建文学、艺术、音乐、体育、心理等各类学生社团,社会工作与实践,服务平台设置干部任职、助教锻炼、公益服务、社会实践和教改科研等相关项目。建立特色工作室中心,小学教育专业围绕学校服务“0—12岁儿童发展”的特色办学定位,建设“‘贝根’儿童启蒙教育工作室中心”,下设20余个特色工作室。工作室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予以学分保障,教学组织上实行导师制,由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结成教学相长的共同体,并由导师带入特色项目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开放式教学。

三是注重研创性,促进教师教育学术创新实践。学院依托工作室学分保障,鼓励导师将学术研究、行业研发及创新创业3个领域的特色项目引入实践教学,激活本科师范生研创热情,提升本科师范生研创能力。学院围绕儿童启蒙教育及启蒙师资创新性培养,鼓励工作室导师指导学生申报课题,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并发表成果。学院与教育行业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将行业横向课题引入工作室研发教学中,通过行业研发提升师范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励工作室导师将行业研发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聘请行业优秀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导师,改变以往师范生创新创业训练较为薄弱的状况。

四是注重协同性,构建教师教育合作育人机制。注重教师发展协同、课程教学协同、资源研发协同、质量监控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进一步明晰高校理论导师与基地一线导师的权责,与基地合作开展优秀实践导师评选,建立“1+1”双导师协同发展制度,加强与基地单位的教育资源合作研发,通过课题委托和利用学科专业优势,在基地学校采集、编制小学教育教学的案例资源,为基地单位提供特色课程、特色项目的教学资源研发服务。建立循环评价机制,通过基地评学、导师评学和学生评教,动态掌握实践教学中的各方表现,从而进行动态调整和持续优化。同时,学院与基地单位联合开展“师范生见习、助教、试做实习内容及质量标准研究”“师范生顶岗实习内容及质量标准研究”等课题研究,将实践教学始终置于质量监控之下,以解决师范生校外实践内容随意、评价不严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