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177) | 四面山传统竹编技艺 从实用到艺术
四面山的冬天阴冷潮湿,在过去没有空调、烤炉的日子里,丝丝寒气能把人冻得直哆嗦。好在那时的人想了很多法子取暖,“火篼”就是当时的取暖“神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火篼已渐渐消失在日常生活中,但以火篼为代表的四面山传统竹编技艺,早已深深烙印在四面山人的记忆中。
火篼节上的大型火篼 特约通讯员 杨景越 摄
2019年7月,重庆市文旅委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传统技艺“四面山传统竹编技艺”榜上有名,它已成为重要的艺术装饰符号,成为地方性文化特质的重要代表。
火篼被用作花盆
四面山地区传统竹编技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历史演进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四面山人利用丰富的竹资源,通过造型、编织等技艺,创造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工具、器具、用具。
在使用竹编用具的过程中,四面山人与竹形成了独特的关系,围绕竹编技艺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空间、社会关系乃至文化模式。
四面山传统竹编技艺的发展首先得益于独特的人居环境。在四面山地区,传统民居以独户院落为主要形态,每户人家周围栽植竹林,以楠竹、慈竹、水竹为主要种类。每户民居都有院坝,既满足晾晒农作物的需要,也是划篾条、脱竹、准备竹料的场所。天气晴好时,人们就在院坝编织竹制品。
竹编师傅编制竹背篼
在四面山,竹编行业中流传着“三分手艺七分工具”的谚语。竹编手艺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工具是否符合需要。一个好篾匠,必须有一套好工具。四面山地区的篾匠,都要找熟悉的铁匠专门打制自己的专用工具,包括篾刀、匀刀、度篾锥等。
竹编所用各种工具
从工艺流程来看,四面山竹编主要包括备料、起头、编织、收口等4个阶段。备料包括从砍竹到制篾的过程。在砍竹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编制需要选取不同的种类。生产工具主要用楠竹编制,生活用具和日常器具则主要用水竹。此外,由于竹生长时间的长短决定竹编篾条的颜色与柔韧度,主要选取生长期为两年左右的竹子。
竹子被编制成精美的装饰品
从产品类型来看,四面山传统竹编技艺所编制出的竹编用具也实现着其自身的实用功能,并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当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四面山竹编从箩筐、米筛、背篼、洗篼到厨房用的碗篼、筷篼、簸箕,再到上山背柴的“尖子”、下河捕鱼的鱼篼,生产生活无一不备。这其中最具特色的品类,无疑是本地竹编品种最多、技艺最为精湛的火篼。
竹子被编制成热水瓶罩
竹子被编制成收纳用具
火篼,是四面山地区海拔较高,冬季寒冷,为了满足驱寒的需要,将火盆编织在竹器内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竹编品类。虽然火篼并不是四面山所独有,但论品类、造型之丰富,却称得上独一无二。
以火篼为代表的四面山传统竹编技艺,是四面山人民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独特创造,体现出凝结着生活智慧的器用之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原标题:竹条舞动忆时光——探访市级非遗四面山传统竹编技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