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每道菜里都有妈妈的味道
这是周杰伦《听妈妈的话》中的一句歌词。无论是远走他乡,还是相伴身边,孩子的记忆中总有那么一道“妈妈的味道”。
春节到来,无数游子从天南地北回到一个叫“家”的地方,回到妈妈的身旁。曾经梦里闻到香气的那道菜,也出现在了团圆的餐桌上。
“妈妈的味道”,便是爱的味道。
一碗凉面
关键词:成长
蒋莉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重庆女人的果敢、泼辣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记忆中“妈妈的味道”,不那么甜蜜,反而有些苦涩。
“我妈最擅长做菜,我逢人就夸。”蒋莉说,她经常给男朋友炫耀说她妈做菜有多好吃,要是去她家,肯定会把他喂胖。2017年夏天,蒋莉第一次将男朋友带回家见父母。重庆人夏天爱吃凉菜,蒋妈妈就准备了拿手的凉面,但哪知道一道小菜让蒋莉“丢了面子”。
“我妈肯定是见未来女婿紧张了,手一抖味道完全失常,我当时觉得夸下那么多海口,太让我没面子了。”面对蒋莉的生气,蒋妈妈却是笑笑说,“不好吃我就多吃点嘛,下次小徐来耍我再重新弄过。”一听到妈妈这么说,蒋莉顿时就后悔了。
今年回家过年,蒋莉特意买了一包凉面,冬天的重庆不太吃这东西,她还找了不少的超市才买到,只为向妈妈学学如何做一碗好吃的凉面。
舌尖的记忆是最不会骗人的,她希望用一碗凉面的味道,记住自己的鲁莽与成长。
一道粉蒸排骨
关键词:质朴
黄爱迪从重庆奉节到主城学习、工作已经十年了,周末一个人在家叫外卖时,经常想吃妈妈做的粉蒸排骨。这是一道川渝地区百姓家中普通的家常菜,黄爱迪尝试自己做过,但怎么也做不出那个味道。
“我们的饮食习惯,就像胎记一样,只有最亲的人才知道它在哪里。”
今年回到老家的团年饭,粉蒸排骨自然不会缺少。和大多数家庭晚上吃年夜饭不同,黄爱迪老家因为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习俗,一直是早上吃团年饭。除夕前夜,黄妈妈就开始张罗着第二天的团年饭。大年三十早上不到五点钟,又起床开始蒸粉蒸排骨了。
黄爱迪记得妈妈说过,粉蒸排骨要好吃,粉蒸面粉十分重要。新下的大米、红花椒、干辣椒先经过铁锅的烘焙后,再打成粗细一致的粉末,拌入各种调料和剁碎的豆瓣酱,这样包裹后的排骨才会更香。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静静等待。经过两小时的高温,所有的味道都会渗入排骨中,排骨也会释放出酥软香辣的口感。
黄妈妈告诉黄爱迪,新的一年,就希望他能好好吃饭,少吃外卖,有时间就回家吃饭。
一份韩式炒年糕
关键词:思念
在重庆,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由爸爸下厨,重庆女孩刘妍琦家也不例外。但在南京念书的四年里,刘妍琦却一直想念妈妈做的韩式炒年糕。
“不是什么温情的桥段,就是我妈看韩剧入了迷,给我做了一个礼拜的炒年糕。”刘妍琦说,她爸很疼爱她妈,不愿让她进厨房。初中时有次她爸出差,当时正热衷韩剧的刘妈妈就提议晚餐吃韩式炒年糕。“我妈为了做出一份她想象中的韩式炒年糕,足足做了一个礼拜,我也吃了一个礼拜,最终那个味道她终于满意了。”
今年刘妍琦又回到了重庆过年,她提议由妈妈再做一次韩式炒年糕。刘妍琦决定今年毕业后就留在重庆工作了,“无论是炒年糕,还是水煮鱼,留在父母身边,才是家的味道。”
一盘大盘鸡
关键词:牵挂
即便四川成都是美食之都,一到春节,在这里念研究生的李羚,也会马不停蹄地往老家新疆克拉玛依赶,只为那一口日夜牵挂着的大盘鸡。
大盘鸡是祖国大地上最出名的一道新疆菜了,但在李羚心里,只有妈妈做的大盘鸡,才最对自己胃口。
“辣子皮是自家买新鲜辣椒晒的,鸡是当地农村去买的,面也是我妈自己擀的,那个味道就是不一样。”李羚说,吃完鸡后,再将皮带面倒入浓浓的汤汁中,面里里外外都沾满了汁水,“那是新疆辣椒特有的甘甜味,混着汤汁,我能再吃两大碗面条。”
春节后,李羚又将踏上求学得旅途,而李妈妈早已开始张罗着她行李箱要怎么装才能装下更多的新疆特产。从克拉玛依到成都,无论这个女孩走多远,“妈妈的味道”总是能带给她温暖。
一锅小鸡炖土豆
关键词:爱的传递
福建霞浦人姚杭从小在海边长大,而今年过年,他去到了离家2400公里外的吉林四平。这是他和东北媳妇去年底结婚后,第一次到她家过春节。
腊月廿四,姚杭坐上了去往吉林的火车。“东北人的彪悍早已有所耳闻,当看到媳妇妈妈准备的一桌饭菜时,还是被震撼到了。”酱肘子、大锅炖鱼、酸菜炖大骨头、大拉皮、锅包肉……还有必不可少的小鸡炖土豆。
姚杭听说,在东北,姑爷第一年到女方家过年时,炖小鸡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代表女方家对你的喜爱。“媳妇说,她妈妈天没亮就起床杀了自家养的鸡,这是家里迎接客人最高的礼数。”
菜肴当中,有两道没有上桌——虾和蟹——这是姚杭的岳母前一天专程从镇上坐车到市里大市场买的,就怕南方来的姑爷吃不惯东北菜。然而,只在去年婚礼去过一次福建的岳母,还没有学会如何制作这道海里的佳肴。
大年三十这天,姚杭把冰箱里的虾和蟹拿出,为家人做了油焖大虾和蒸螃蟹。就在那天,他发现“妈妈”这个称呼变得无比自然,已经没有了当初改口时的害羞和尴尬。
东北的炖小鸡,福建的蒸螃蟹,看似相隔千里的两道菜,却成为了中国人爱的传递,两代人爱的交融。
上游新闻记者 张瀚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