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回应无人机“黑飞”:设置可飞区域、简化审批手续
重庆日报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12日,市政府召开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工作会,通报近期发生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黑飞”事件,部署我市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工作。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共发生8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黑飞”影响民航航班正常起降事件,且该类事件出现的密度和频次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和航空安全。
今年2月26日下午,江北机场第二跑道南端11公里和18公里处,高度约1000米和1200米发现有无人机飞行,对飞机起降造成威胁。 直至威胁解除,造成多架飞进江北机场的航班被迫转向,多架出港航班地面等待。
今年5月9日下午,江北机场南侧距离着陆点5公里处,高度约600米发现有无人机飞行。直至危险解除,共有46架次航班受到影响。 其中,12架次备降周边机场,返航1架次,出港航班推出后滑回1架次,地面等待32架次。
此外,今年以来全国多个机场也多次发生无人驾驶航空器违法违规飞行、干扰民航航班正常飞行事件。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对航空安全隐患零容忍,进一步强化管理、堵塞漏洞。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工作,多次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健全体制,加强监管,确保看得见、管得住。
据分析,当前无人驾驶航空器扰航事件高发频发,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严重滞后。 现行法律法规均以传统的有人驾驶航空器为基础,对无人机的生产、销售、使用、监管等各个环节尚未形成制度体系。使用群体对审批、处罚相关规定所知甚少。
二是联动管控机制未形成。 目前尚未形成相对固定的常态化联动管控体系,容易出现漏管失控现象。
三是市场缺乏有效管理。 受经济利益驱动,越来越多企业大规模投产,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监管难度增大。
会议指出,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严格飞行管制,明确全市无人机禁飞区域 ,同时坚持疏堵结合, 尽快在一定高度以下设置可飞区域,明确飞行计划申报办法,简化审批手续; 加强无人机地面防范管控工作,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飞行的单位和个人;对生产经营无人机的单位要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对企业生产的无人机产品品种、数量、主要性能指标等统计登记,并在外包装明显位置和说明书中提醒依法依规飞行。
同时,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我市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无人驾驶航空器协调联动管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从法规、制度、手段等方面逐步构建完善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安全体系;对无人机生产、销售、使用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督促其依法、文明使用无人机; 公安机关和相关区县组织街面巡逻力量等,开展网格化巡防巡控,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违规飞行活动 ;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反制技术保障建设,为相关部门配备无人机反制设备,确保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黑飞”行为,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提高守法和安全意识,扩大公众知晓面,并通报典型案例,起到警醒作用; 在重点区域张贴公安机关《关于加强重庆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的通告》,设置禁飞警示牌,发动群众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行为。
原标题:市政府及时回应无人机“黑飞”:尽快设置可飞区域、简化审批手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