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一旧址将启动修复 “民主宣言”曾在此出炉

23.02.2016  08:50

渝中区天官府8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现状。 本报记者 甘侠义 摄

▲修复后的效果图。

  71年前的2月22日,一份由300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共同签名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在《新华日报》、《新蜀报》等报刊刊载,这篇又被称为“民主宣言”的文章,迅速在国内外舆论界引发极大震动。这份轰动全球的《民主宣言》的诞生地,就在渝中区天官府8号一栋三层小楼里。它就是如今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所在地。

  昨天,渝中区文管所所长徐晓渝说,这栋抗战时期文化界知名人士的往来之处,将马上启动修复工作,年内修复完成后免费对市民开放。

   鲜为人知的三层小楼曾辉煌

  顺着渝中区七星岗放牛巷的坡道一路向上,一道水泥拉花建成的砖石大门,引领着探访天官府8号的道路。穿过石门,巨大的黄葛树旁,两栋红色柱子、黄墙灰顶的三层小楼静静矗立,它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

  三层小楼布局呈矩形,西侧的主楼建筑为砖木结构,斜山顶小青瓦屋顶,与主楼毗邻平行的是副楼,也是一栋三层高的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

  徐晓渝说,这处中西合璧的小楼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名“天庐”,最早是国民政府重庆市第一任市长潘文华内弟的私宅。“小楼原本的柱子是灰黑色,在旧楼改造时才被涂成了现在的红色。在这次维修中,它原本的风貌将被彻底还原。

  改变的不仅是小楼的外貌,它曾经的风云际会也已经鲜为人知。被问及小楼的故事,住在附近的居民纷纷摇头,只是指着小楼外立起的文物保护牌说,“只知道这里是处文物建筑。

   曾是文化界人士聚集地

  著名作家沈雁冰、舒舍予(老舍),教育家陶行知,历史学家邓初民、翦伯赞,自然科学家卢于道……这些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都曾是这栋小楼的常客。

  徐晓渝说,虽然小楼已经破败,但在70多年前,这里却荟萃了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戏剧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经济学家、音乐家、美术家、电影艺术学家、自然科学家等大批文化精英。

  1938年底,成立于南京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迁入重庆,落脚天官府8号,在厅长郭沫若的领导下,随即投入抗战宣传工作,并成为国统区进步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斗堡垒。

  1939年5月3、4日,日本组织兵力对重庆实施大轰炸,山城一片火海。第三厅立即组织救护队和抚慰队,在火海中抢救市民和儿童,积极开展宣传和抚慰工作,与全国慰劳总会密切配合,先后组织为前线抗日将士缝制了12万套夏衣、20万顶蚊帐和40万套棉衣,并组织慰问团到前线去慰问,把大批书刊杂志画报等宣传品及慰劳物品送到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1940年11月1日,文化工作委员会在这栋小楼里正式成立,它的委员、工作人员中,包括了沈雁冰、老舍、陶行知、邓初民、翦伯赞、胡风等名人。

   郭沫若在这里创作大量作品

  郭沫若在重庆的8年(1938年—1946年),是他创作生涯中最重要也是最辉煌的时期,先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孔雀胆》、《天国春秋》等6部历史话剧。高举抗日爱国民主大旗,向灾难中的中国发出“狮子般的吼声”。

  徐晓渝说,1942年1月2日至11日,郭沫若一气呵成创作出《屈原》,该剧4月3日起在国泰大戏院公演,很多当时最红的明星都在这部剧里担当了角色。金山饰屈原,白杨饰南后,张瑞芳饰婵娟,顾而已、孙坚白和施超等人参演。《屈原》公演17天,卖出32000张票。每场开演前,买票队伍排出数百米,甚至有人半夜带着凉椅到剧院门前等候买票,还有人从成都、贵阳和桂林赶来看戏。

  郭沫若在重庆创作出大量名作,这也是抗战时来到重庆的文化名人的普遍写照。自1938年起,老舍、梁实秋、张恨水、茅盾、巴金、冰心、夏衍、曹禺、田汉等相继抵达重庆,并在山城创作出大量文学作品。从来没有一个时期、一个城市承载了如此多的大家,以满腔愤怒与热情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诞生了如此多的名作名篇。

   民主宣言》在这里诞生

  1945年2月22日,文化界知名人士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陶行知、沈钧儒、胡绳、侯外庐、柳亚子、马寅初、傅抱石、顾颉刚等312人联名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要求召开各党各派和民主人士参加的国是会议,制定战时政治纲领,组织举国一致的联合政府等6项主张及6条具体意见。

  《对时局的进言》文辞恳切、激越,其称:“‘道穷则变’,是目前普遍的呼声,中国的时局无须我们危词耸听,更不容许我们再来巧言文饰了。……我们处在万目睽睽的局势当中,无论如何是应当改弦易辙的时候了。办法是有的,而且非常简单,只须及早实行民主……”

  这份由312人联署的《进言》,最先发表于1945年2月22日的重庆《新华日报》,签名者中有沈钧儒、邓初民、张申府、茅盾、胡风、柳亚子、沙千里、夏衍、陶行知、曹禺、邵荃麟、老舍、巴金、胡风、白杨、宋云彬、孙伏园、马思聪、陶行知、叶浅予、谢冰心、顾颉刚、费巩等,他们大多是文化教育领域卓有成就的文化精英,也不乏身为中共秘密党员的左翼文化人,当然,更多的是无党无派,甚至没有明显政治倾向的知识分子,因此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

  徐晓渝说,由于《进言》与国民党针锋相对,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界的极大震动,蒋介石对此恼羞成怒,于1945年4月1日解散了文化工作委员会。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