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丨123!打造交通强市,重庆怎么破"圈"?
10月12日,重庆召开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全面落实中央交通强国战略部署,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更好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支撑。
为此,重庆提出要做到5个“强”: 强通道、强枢纽、强网络、强产业、强治理 ,对“大抓交通、抓大交通”的重点任务进行了谋划和部署,勾勒出“路线图”和“施工图”。
同日, 《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 发布。到2035年,重庆将基本形成“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基本建成交通强市。
▲10月8日,彭(水)酉(阳)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现场。冉川 摄/视觉重庆
设目标!分步骤绘蓝图
重庆是交通强国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十三五”期间,重庆交通累计投资431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跨越。其中,去年底收官的“重庆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效最为显著,期间累计完成投资2615亿元,为重庆交通建设“补齐短板”。
如今,以“两小时重庆”建设全面开启为代表,重庆交通建设将实现由“补齐短板”向“打造长板”的重大转变。 这是中央赋予重庆的重大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为重庆推进交通强市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引。
尤其是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起,定位为交通强国建设的4个极、面向世界的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之一,重庆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也将承担起新的重大任务。
▲9月20日,中铁八局工人在渝湘高铁黔江段马家坝特大桥上施工。杨敏 摄/视觉重庆
为此,《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支持交通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等相继出台,成为全面落实交通强国战略部署的重庆版“施工图”,即重庆分步骤建设交通强市的“实施方案”:
“十四五”期间重庆将投资5000亿元, 到2025年, 形成“高铁千公里、港航万吨级、机场双枢纽、县县联高速、组组硬化路”的交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4个“1小时交通圈”(成渝双核超大特大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成渝双核至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地区相邻城市1小时通达、重庆都市圈1小时通勤) ,北京、上海、广州6小时通达。
到2035年 ,重庆将基本建成交通强市,基本形成 “123出行交通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1小时交通圈”,市域2小时畅行,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和 “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交通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到本世纪中叶 ,全面建成交通强市,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 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 ,“人享其行、货优其流”的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形成,交通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 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通产业集群,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先进的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支撑重庆建成享誉世界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3月19日,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周年纪念专列开往德国杜伊斯堡。崔力 摄/视觉重庆
怎么战?做到“5个强”
目标设定后,重在怎么战、怎么干。昨日召开的工作推进会上,重庆提出了“5个强”——
强通道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从国内国际角度,重庆将统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式联运,加快构建“4向3轴6廊”重庆综合立体交通网对外运输大通道,全面畅通出海、出境大通道,构建“四极”联通的交通主轴,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支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形成贯通东中西、覆盖海陆空、连接海内外的对外交通格局,推动重庆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重庆将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构建 “1带1圈 2射4联”市域交通主骨架,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多层次、广覆盖的一体化交通网,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1小时交通圈”。
强枢纽 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以共建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为导向,重庆将加快构建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建成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国家公路运输枢纽、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形成“1+1+6+22”的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统筹规划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多式联运、集散中转和辐射带动功能,坚持“站城一体”“港城一体”,推动临港经济、临空经济、临站经济繁荣发展,高质量打造枢纽港城市功能新名片,推动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更好地将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实现以交通“极”升级打造开放“极”、支撑强化经济“极”、引领带动产业“极”。
强网络 提升协调联动发展水平
以做大做强主城都市区、做优做特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为导向,加快建设“四网融合”的铁路网,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加快建设覆盖广泛的公路网,形成现代公路体系;加快建设通江达海的水运网,加快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加快建设辐射全球的世界级机场群,推动形成“市内双枢纽协调、成渝四大机场联动”的机场格局,全力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
到2035年,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约24万公里,其中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组成的快速网约1万公里,由普速铁路、市域(郊)铁路、普通国省道、高等级航道组成的干线网约2.4万公里,由城市轨道交通、农村公路和支流航道组成的基础网约20.6万公里。
强产业 推动交通多元融合发展
重庆将大力发展“交通+”产业,推进交通与物流、交通与旅游、交通与装备制造等融合发展。统筹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发展港航物流、高铁快运、航空物流。强化交通网“快进漫游”功能,支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自驾游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好特色交通线路。聚焦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航运装备、航空器等产业,加快建设高质量现代化交通产业链,做大做强交通运输产业集群。
强治理 全力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重庆将坚持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协作,深入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改革引领,强化一体化管理,加强共享出行、无人驾驶等新业态法规政策标准研究。注重科技赋能,加强新技术应用,建设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机场、智慧枢纽。提高服务品质,推进群众出行和货运物流便利化,加强交通运输人文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强化高素质交通运输人才保障。
实施交通强市建设,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城市竞争力提升和民生福祉增进的大事。未来,重庆要以把握大势、适度超前的格局与远见,以脚踏实地、持续发力的定力与耐力,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推动重庆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先行示范,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成全国交通极。
▲9月14日,轨道交通5号线跳磴至江津段正加速建设。龙帆 摄/视觉重庆
专家访谈>>
对重庆交通强市建设,两江观察采访了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晗。
刘晗认为,重庆提出交通强市目标任务,紧密衔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的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全国交通四极之一的战略部署,就是要以交通极引领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枢纽极、开放极、经济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带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交通极为基础。 加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基础设施“5网”建设,实现“4向3轴6廊”综合立体交通对外运输大通道的互联互通,畅通市域交通主干网络,夯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设施集群建设。
以枢纽极为纽带。 依托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多层级枢纽体系,加快推进资金、技术、人力资本、数据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现代物流体系,壮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资源与产品服务集聚规模。
以经济极为载体。 充分利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带来的便利性,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新产业、新业态为载体,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动能。
以开放极为平台。 借助产业新集群建设的新契机,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蒙俄新通道建设的新机遇,以运输开放、数据开放、人才开放等为引领,加快贸易和投资集聚步伐,聚集国际性高能级市场主体,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以增长极为高地。 立足新基建、新枢纽、新产业和新平台凝聚形成的新动力,发挥重庆和成都“两大极核”优势作用,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构筑高质量增长极高地,以一域服务全局,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123!打造交通强市,重庆怎么破"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