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做生意?它们透露了秘密!

16.05.2017  17:11

近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睛无数

重庆亮出了各种绝招

融入“一带一路”发展!

对企业来说,

能靠哪些机遇乘风而起呢?

日报君都帮你问啦

答案在下面!

高端访谈

前不久,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一带一路”投资与贸易研究中心、重庆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投资与贸易研究实验室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与贸易研究报告(2016年)》(以下简称报告)。

5月11日,该研究报告课题组的主要负责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敬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为重庆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招。

Q

重庆日报

汽车产业是重庆的优势产业。重庆汽车产业融入“一带一路”,面临哪些发展的机遇?

A

李敬

汽车产业报告在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发现,在这些国家,对汽车及零配件需求增长较快,这为重庆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目前,重庆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汽车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约23.9%,但汽车产业的外向度非常低。去年,汽车整车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仅为1.5%,汽车零部件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为1.8%,两者合计为3.3%。提高汽车产业的外向度有很大空间。

当前,重庆可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抓住全球汽车产业升级转型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从创新驱动、产业分工、消费市场、要素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市场链和供给链;要制定实施汽车产业升级发展计划,加强新型车型研制力度,顺应国内外消费结构升级需要,提高汽车产品档次,合理调控主力车型投放节奏。此外,还要加强内、外市场的联动,积极实施汽车消费促进计划。

Q

重庆日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差异较大,渝企“走出去”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应对?

A

李敬

汽车产业报告在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发现,在这些国家,对汽车及零配件需求增长较快,这为重庆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目前,重庆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汽车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约23.9%,但汽车产业的外向度非常低。去年,汽车整车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仅为1.5%,汽车零部件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为1.8%,两者合计为3.3%。提高汽车产业的外向度有很大空间。

当前,重庆可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抓住全球汽车产业升级转型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从创新驱动、产业分工、消费市场、要素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市场链和供给链;要制定实施汽车产业升级发展计划,加强新型车型研制力度,顺应国内外消费结构升级需要,提高汽车产品档次,合理调控主力车型投放节奏。此外,还要加强内、外市场的联动,积极实施汽车消费促进计划。

Q

重庆日报

深度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城市合作,该从何入手?

A

李敬

就目前发展局面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依托“渝新欧”,大力发展铁空联运,构建“渝新欧+4小时航空圈”;二是重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开展贸易,探索投资与贸易新规则;三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加强文化交流,增进互信和认同感。

同时,重庆还要和周边省市加强合作,一方面要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结合重庆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调整,突出重庆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建立良好的分工合作关系,形成开放资源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发挥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作用,探索可复制、辐射带动力强的内陆开放经济发展方式,与西部其他地区共享开放资源。此外,重庆自贸试验区也要与成都、西安及其他地方的自贸试验区建立分工合作和错位发展的关系,协调试验目录和清单,共享试验成果和经验。

如此透彻的分析

是否有如醍醐灌顶呢?

看着这些企业“走出去”的成果

你还不行动起来吗?

企业在行动

力帆:在海外10国投资建厂

海外媒体日前报道,力帆X60以6000辆的销量,成为上一年度在俄罗斯最受欢迎的中国汽车。另外,巴西权威杂志发布的《中国车企巴西表现》中,力帆汽车也获得了“最佳中国汽车称号”,X60被评为“最畅销中国车型”。

截至2016年底,力帆已在海外10个国家投资建立了汽车、摩托车生产厂。依托于“一带一路”,力帆集团不仅获得了更稳定和持续的出口,也进一步提升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华非云、中国能建:共推轨道产业“走出去

2012年,从华为返乡创业的黄海,在重庆创办了一家微型企业,主营单轨交通通信及信号承载网络。重庆微企撬动海外千亿市场,并带领轨道企业集体“走出去”,本报多次报道的这一故事,又有新演绎——5月12日,重庆华非云集团、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和印尼西爪哇省轨道公司,在北京签订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在印尼兴建电力能源项目,用后者产生的利润为当地轨道交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这意味着,重庆轨道产业“走出去”,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中冶赛迪:七成客户为全球钢企50强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大力拓展国际市场,近年来,中冶赛迪加快了全球业务拓展的步伐。日前从中冶赛迪获悉,目前该公司已在英国、印度、巴西、越南、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新建产能及欧美钢企技术改造,提供了多项有国际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全球前50名钢铁企业中,有37家已经成为中冶赛迪的客户,占比超过7成。

中冶赛迪参与的项目,创造了多个第一。例如,该公司参与建设的台塑越南河静钢铁基地,年产量达700万吨,是东南亚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中冶赛迪击败西门子奥钢联等国际一流企业,承担了上述钢厂的前期咨询、总体设计、高炉总承包、煤气柜总承包等十余个项目,成为承担项目最多的工程公司。

重庆优良稻种在孟加拉“生根发芽

日前,由“援孟加拉水稻技术合作”项目中方实施单位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与孟方实施单位孟加拉国家水稻研究所(BRRI)联合举办的“中国杂交水稻栽培技术示范现场会”在孟加拉农业大学成功召开,重庆Q优系列水稻获得参会嘉宾一致好评。

援孟加拉水稻技术合作”项目于2015年底启动,总投资2100万元,中方派遣8名专家长期入驻孟加拉,帮助孟方开展杂交水稻育种、品种试验、生产示范、技术培训及种业公司体系建设等工作。

我市农业科技在非洲“开花结果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下属企业——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被中国驻坦大使馆授予2016年度“公共外交先进单位”称号。这已是该示范中心连续三年获得这一殊荣。

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的援非项目之一,总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面积62公顷,于2011年建成投用。该中心是坦桑尼亚农业发展公益性平台和综合性农业科技传播基地,入驻中方专家11人,主要帮助坦方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研发及试验示范、果树苗木组织培育、禽类养殖示范与推广、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等。

近10家摩配企业在巴基斯坦建厂

年产值超4亿元

重庆“摩帮”打拼海外市场,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最光辉的业绩,是一度占领越南70%的市场份额。“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市较早作出反应并付之行动的,也包括这个企业群体。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乘着“一带一路”东风,我市已有近10家摩配企业在巴基斯坦建厂生产,年产值在4亿元人民币以上。成欧机械,即是上述企业中的代表。2015年,该企业开始在巴基斯坦投资建厂,生产一种名为缸头的发动机部件,并于2016年7月投产。如今一年不到,这家公司销售收入已经超过3000万元。

重庆日报记者 陈钧  白麟  吴刚  韩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