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争先中建功立业
9月7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召开全委会,传达学习了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了全市科协改革发展的有关工作,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全市科技工作者中开展创新争先行动的决议》,号召全市科技工作者——
市科协全委会
会议认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在全市科技工作者中开展创新争先行动,是贯彻中国科协九大和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的标志性行动。全市科技工作者要提高思想认识、紧抓时代机遇、牢记历史使命,增强创新自觉自信,强化创新自励自律,全身心投入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动实践。
为此,会议对全市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发出如下倡议:
——凝心聚魂争创一流。坚定不移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科技创新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争做学习贯彻中国科协九大和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的领头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勇立潮头、引领创新”的品格和“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情怀,共同维护良好的科研和学术生态。
——前沿探索争相领跑。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的机遇,瞄准国际科学前沿,立足国情市情实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力戒浮躁,执着追求,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一批原创性突破,掌握一批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推动我市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早日建成西部创新中心。
——短板攻坚争先突破。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瞄准我市重大科技战略需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全力攻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瓶颈,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推动产业和产品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转化创业争当先锋。破除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应用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把知识变成财富,依靠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引领新常态。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论文写在巴渝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既要主动参与创新型领军企业发展壮大,又要助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繁荣,拓宽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普及服务争做贡献。坚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当好科技知识和科学思想的传播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和科学方法的倡导者,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结合实际抓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高工作,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为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提供支撑,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科技动力,为人民共享科技进步成果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指出,科协组织是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明确要求科协组织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推动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全市科协组织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要求上来,扎实推进科协改革创新,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交好科技工作者之友,紧紧围绕创新争先行动,切实加强思想引领、搭建支持平台、开展评比表彰、营造舆论氛围。要经常面向科技工作者举办不同形式的国情研修班、读书会、报告会等,及时宣传解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优质高效提供科技政策咨询服务,引导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跟党走。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依靠学会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组织院士专家走进区县,支持开展学术交流;创建种子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学会会员创业,持续开展企业科技信息推送;建好用好科普场所,组建科学传播专家服务团,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科技智库建设,为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搭建平台。要设立创新争先奖项,表彰奖励在凝心聚魂、前沿探索、短板攻坚、转化创业、普及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并推荐参评中国科协相关奖项。要综合运用理论宣传、新闻宣传、文艺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新争先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传播重庆创新的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氛围。
会议号召,全市科技工作者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科协的有力指导下,担当创新驱动发展重任,释放创新智慧能量,燃烧创造发明激情,汇成创新创业热潮,形成万马奔腾、竞相创新的大好局面,为加快建设西部创新中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工作者访谈
周泽扬:坚持立德立学立言立行相统一
人物简介:重庆市科协副主席(兼)、重庆师范大学校长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吹响了加快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嘹亮号角,迎来了巴渝大地科技创新的崭新时代!凝心聚魂争创一流,是“创新争先行动”的灵魂引领所在。
我理解的一流,绝不仅仅只是一流的硬件、一流的研发、一流的转化、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政策和一流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一流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追求。
从科协组织的角度讲,要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
从科技工作者的角度讲,要把握时代前进和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立德、立学、立言、立行相统一,把爱党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投身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实际行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把自己的个人追求与党的事业要求结合起来,与国家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在推动重庆发展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出彩自己的人生。
刘雳宇:将中国科技推向世界最前列
人物简介:重庆大学教授,物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电子信息组组长;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获得者。
市科协号召全市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争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先锋,吹响了科技向前沿迈进的冲锋号。
从事前沿探索也需要敢为人先。在我主持的重庆大学生物物理和医学物理实验室里,研究团队利用生物芯片模拟出癌细胞在人体内转移的三维模型,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癌细胞会沿着人体组织内含有取向的胶原蛋白结构高速侵袭,从而获得超强的破坏力毁坏血管壁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并开启了新的癌症治疗思路。
前沿探索要根植于交叉科学的融合,需要科学家拥有“顶层设计”的能力。比如我们即将开展的一项研究课题,就是利用医院提供的胎儿超声影像数据,通过三维数据重构和3D打印的途径,研究智能化筛选胎儿出生缺陷的方法。它融合了生物物理、信息学、临床影像学、智能制造、计算机科学和妇产领域等多门学科。
如今,支持科技前沿创新已成为一项新的国策。在各种利好条件下,科研工作者应更具备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前沿研究,齐心协力将中国科技推向世界最前列。
庞剑: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人物简介: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市科协号召全市科技工作者开展“创新争先新行动”,恰逢其时,开展“短板攻坚争先突破”行动尤其必要。
目前,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最大的短板是“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脱节。基础研究主要在大学和科研院所,很多跟市场需求结合并不紧密,而中国企业界的技术水平普遍低,制造业只能做一些简单加工,产品附加值低。
创新的源泉和核心推动力来自企业。希望政府加强引导作用,利用好“指挥棒”,让全社会更好地看待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同时,企业和研究机构也要从组织架构和理念上突破。世界一流公司的研发分为产品开发、先期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3个层次。公司主要投入在产品开发和先期技术研究上,基础研究的投入来自政府和公司两方面。其中,公司会将一部分基础研究任务分配给大学等研究机构。这样的组织架构能很好地保证基础研究的方向是为产品服务的,值得我们学习。
目前,重庆拥有“汽车噪声振动与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就类似于世界一流公司从事“先期技术研究”的机构,应该处于承上(基础研究)启下(产品开发)的位置,希望能充分发挥作用,将“研究”和“产业”紧密结合起来。
游洪涛: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人物简介: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市科协及时贯彻全会精神,发出号召在全市科技工作者中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吹响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号角。这是一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竞赛,华森制药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这场竞赛中必须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争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先锋。
下一步,华森制药将在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基础上,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将企业销售收入的10%左右用于新药研发和技术创新,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并与国际高端药物研发机构合作,力争引进2-3名生物药研发国际高端人才,瞄准肿瘤,神经精神领域开发创新药,开展国际注册认证。
同时,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对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家专利新药痛泻宁颗粒、都梁软胶囊、柑桔冰梅片等进行二次开发,力争进入欧美国际市场,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华森制药将加快创新药物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步伐,并尽快实施产业化,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力争“十三五”时期有3个新药在重庆实现产业化,早日实现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1500亿元的目标,在创优争先活动中积极作为,为将我市建成西部创新中心做出贡献。
肖方明: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
人物简介:重庆市人和街小学校长
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后,市科协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并在全市科技工作者中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作为一名科普教育工作者,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管理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创新争先行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科技创新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首先需要构建不同类型的、可选择性课程体系。人和街小学历年来重视创新教育,拥有一批创新意识强的教师团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系统构建了“人和六质”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去实践创新,形成了创新教育的合力。
其次,要把科技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切实落脚到基础教育中来,应当将创新精神培养从娃娃抓起,深入扎根在基础教育的沃土之中去。
做好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需要打造专业的科学教师队伍,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托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课程,变革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学校文化、课程、教学、教师队伍、教科研五维一体的整体化思考,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创新素养培养。
文/刘轶
图片由市科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