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稳步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

13.05.2016  17:06
  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五个改革重点,也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建设领域如何在“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城乡建委主任、党组书记程志毅。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人居环境也要改善
  重庆日报:如何看待城乡工作建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程志毅:去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工作提升到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高度。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意味着更多农村人口会进入城市,城市工作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推动城市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不得不提及基础设施投资。任何产业、实业领域想提高,都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也就是现代化的城市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不光是工业固定资产,还包括城市固定资产大规模形成,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我们通过修城铁、地铁、立交等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现在则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以及旧城改造等,它们不仅是兼具“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效应的“有效投资”,也是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
  我们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市城乡建委将以精准脱贫、农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为抓手,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全市城乡建设领域还将在去库存、去产能等方面发力,优化我市房地产业供给侧结构,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
  2020年全市新增城市道路里程超过3700公里
  重庆日报:如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弥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短板?
  程志毅:在我市提出的补强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短板改革中,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提出了以下工程包:轨道交通及市郊铁路工程包、城市道路工程包、公交设施工程包,公共停车场工程包、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包、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工程包、农村信息化工程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包。公共停车场建设、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美丽乡村建设等,都与市城乡建委的工作相关。此外,在我市稳步推进的重点民生实事中,市城乡建委也承担了部分工作。
  以公共停车场为例,为缓解停车难问题,我市出台了《关于鼓励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的指导意见》和《重庆市停车场管理办法》,下一步将起草制定《公共停车场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范公共停车场特许经营行为。
  在此基础上,我市制订了“十三五”时期主城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2016年计划建设约60个,预计新增停车泊位约2.09万个;到2020年,计划新增停车泊位约15万个。
  为缓解交通拥堵,2016年主城区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实施建设项目110个,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67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56亿元,比2015年增长10%。2020年,全市计划新增城市道路里程约3713公里,道路通车里程达12908公里,届时主城的路网密度从“十二五”末的6.3公里/平方公里变为7.3公里/平方公里。
  不仅如此,在城市发展新区,市城乡建委还将加强城市路网与高速公路、国省道的衔接,增强与都市功能拓展区的交通联系;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将倡导建设节能、节地、生态、环保的城市路网。
  城市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82%,助推去库存改革
  重庆日报:优化房地产供给侧结构,去库存势在必行,如何推动这一工作?
  程志毅: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如果一方面库存多,一方面部分老百姓住房困难,不仅会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改善民生。
  自2013年启动棚改工作以来,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828.03万平方米、惠及7.26万户;其中,2016年一季度完成96.91万平方米、惠及0.72万户。
  在2013年工作启动之初,我市就要求不再新建安置住房,通过政策设置引导居民选择货币化安置。2015年7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的指导意见》,由政府搭建统一的房源信息平台,整合统筹市场存量房,为群众提供可自由选择的房源,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发挥好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货币化安置工作。2015年,我市的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高达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去库存、稳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按照规划,2013至2017年,我市拟改造城市棚户区1726.65万平方米、涉及约17.67万户,涵盖35个区县,426个片区。
  消化钢铁过剩产能,以钢结构推广为重点推动建筑业转型
  重庆日报:传统的建筑业存在高能耗、高污染、低品质等不足,如何加快转型升级?
  程志毅: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道路。我市明确了以钢结构推广应用为重点,从供需两侧发力,消化钢铁过剩产能、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路。
  需求侧方面,出台《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钢结构示范工程项目,按建筑面积给予30元/平方米的资金补助;发布《重庆市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公告(第二号)》,把钢结构列入推广应用范围;在新修订的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企业通常行为评价标准中,把近两年钢结构项目建设情况纳入了评价体系;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评价标准》增加了对钢结构项目予以加分内容。
  供给侧方面,成立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联盟,培育发展钢结构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钢结构配套产业;推动成立重庆钢结构产业有限公司,组建了重庆市钢结构工程应用研发中心,成立了重庆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钢结构专业委会。截至目前,我市已在国际博览中心、朝天门大桥等大型场馆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应用钢结构,建成钢结构人行天桥25座,新推动4个(共计10.5万平方米)钢结构工程纳入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实施计划。(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