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多措并举稳步实施扶贫攻坚

24.08.2015  11:24

  7月以来,城口县各对级扶贫攻坚思想认识高度统一,政策举措具体有力,干部群众精神振奋、信心足,扶贫攻坚开展良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领导高度重视,各级思想认识统一。城口县委县政府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头等大事,以强烈的政治责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政治、民生和经济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举全县之力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 一是 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以及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传达贯彻习总书记贵州座谈会讲话精神、市委市政府有关扶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强调全县干部群众要“作好吃大苦、流大汗的准备”,以务实的作风、从严从实的标准,以争一流、争先进的信心和勇气,提振精气神,打好攻坚战。 二是 调整充实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四大家班子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各乡镇街也成立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同时选派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科技特派员,充实90个驻村工作队。各级以务实的作风、从严从实的标准,不等不靠,对照“建八有”、“解八难”要求,扎实抓好扶贫攻坚关键环节。

  二、目标任务明确,政策举措有力。城口是全市扶贫脱贫任务最重的4个县之一,要与全市同步完成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全县对照“六个精准”要求,采取问题导向、清单管理、结果倒逼的方式,明确了户越线、村销号、县摘帽的目标任务。 一是目标任务明确。 2015年,全面启动剩余53个贫困村的整村建设,实现11个贫困村脱贫、13000名贫困人口越线;2016年,实现49个贫困村脱贫、15000名贫困人口越线;2017年,实现30个深度贫困村脱贫、9567名深度贫困人口越线,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帽子。 二是重点任务清晰。 牢牢把握“建八有”、“解八难”的脱贫越线标准,举全县之力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稳定增收产业,健全完善保障体系,按照点面结合、同时突破的方式,集中解决贫困村突出问题和分类解决贫困户脱贫难题。 三是“1+15+7”政策体系比较完善。 县委县政府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原则和“六个精准”要求,制定出台 “1+15+7”精准扶贫政策体系。

  三、贫困群众想脱贫、盼致富愿望强烈,各级干部工作干劲大、信心足。我们在督查调研中看到,城口基层干部群众正在对照贫困村建“八有”、贫困户解“八难”的脱贫越线标准,因地制宜制定和落实实施方案,一些工作基础较好的村点对点、人盯人的帮扶措施正在逐步落实,基层干部群众精神饱满、信心足。调研的4个乡镇,在摸清贫困户贫困成因、贫困村发展瓶颈的基础上,采取贫困村整村扶贫、贫困户结对帮扶“点、面”突破的方式,一手抓统筹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共性问题,一手抓分类解决贫困户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个性问题。

  四、扶贫攻坚政策配套体系统全面。制定了“1+15+7”政策体系,“1”即《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2017年脱贫“摘帽”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扶贫对象、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体制机制、考核奖惩、保障措施“六个精准”内容。“15”即15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围绕贫困村“建八有”、贫困户“解八难,配套出台了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特色效益农业、林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深度贫困户搬迁安置、贫困村村容村貌建设、金融扶持、整村扶贫等15个行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7”即7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保障措施,研究确定了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县领导包乡、县级单位包村、机关干部包户的“三包”责任制、“因村派人精准”制度、村级基层组织扶贫机制、精准考核制度、扶贫攻坚信息宣传制度等7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五、积极筹措资金解决突出困难。城口县从2015年起,每年整合县级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国土、环保等涉农项目资金2.3亿元,3年筹集6.9亿元;将县级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新增财力的30%作为专项扶贫资金,3年筹集0.3亿元。全县3年内共整合县级扶贫攻坚专项资金7.2亿元,着力解决深度贫困户搬迁等突出困难。明确深度贫困户搬迁在享受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再按照新建房1—2人的户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补助不超过2万元;3人及以上的户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3—4人每户补助不超过3万元,5人及以上每户补助不超过4万元的建房和补助标准。全县约有1100户深度贫困户需要实施搬迁,共需多方筹集差异化补助资金3000万元左右。将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技能培训、外出务工等扶持政策优先覆盖贫困搬迁户,多渠道落实搬迁户必要的“菜园地”。

 

              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