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母城”渝中的历史与繁华,一起感受慢时光
有些时候,最曼妙的遇见并不总是在远方
身边的风景,也能让人顾盼生情
值此春节佳期,不妨携三五亲友
共同用脚步丈量 渝中
邂逅传统巴渝的独特风情
通过探访历史文化街区这样具象的空间,我们不仅能领略一座城市,甚至是一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美学,更能走进真正的历史之城,一窥城市的繁华与荣光。
当我们抚摸着渝中历经千百年的门廊砖墙、雕梁画栋,过去与现在的双重映像就会显现出来,那些被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终于又生动、鲜活了。
中山四路历史文化街区
图源 | 渝中文旅
在渝中,有一条长街跨越了上百年的流金岁月,承载着重庆自开埠以来的辉煌往事,任凭时代风起云涌,世事潮起潮落,始终保持包容而开放的姿态,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这条街道,便是中山四路。
图源 | 渝中文旅
美术家张大千、革命家刘伯承早期曾在中山四路的百年名校求精中学从教,郭沫若、老舍、柳亚子、陶行知、徐悲鸿等一众文化名人也曾在中山四路寄居。可以说,他们正是从中山四路开始,了解重庆,传播重庆。
图源 | 渝中文旅
图源 | 渝中文旅
2015年,中山四路片区被划定为重庆市传统风貌区,2019年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划定为重庆市历史文化街区。 中山四路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中国抗战文化保存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沿街散落有桂园、周公馆、戴公馆等遗址。这条复刻了泱泱大国历史记忆的长路,自上世纪30 年代便锁定了来自世界的瞩目,并以它独一无二的城市地位,代言着城市的前世今生。
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
图源 | 渝中文旅
重庆是一个移民城市。从秦灭巴蜀,到抗战内迁、三线建设,历史上先后有六次对重庆具有重要影响的移民。其中以“湖广填四川”最为有名。波澜壮阔的移民迁徙,造就了后来遍布巴渝城镇、乡场的会馆建筑和会馆文化,湖广会馆是其中的代表作。
图源 | 渝中文旅
湖广会馆是目前已知的全国城市中心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位于渝中区东水门长江边,系广东公所、齐安公所、禹王宫等古建筑群的统称。 它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 ,规模宏大、巍峨壮观,是清朝时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也是移民浪潮——湖广填四川的典型代表。
图源 | 渝中文旅
2002年,湖广会馆连同东水门片区一起,被市政府划定为重庆市历史文化街区。 湖广会馆建筑群是重庆主城为数不多的具有强烈历史延续性的文化载体,反映了明清移民建筑的历史风貌特征;而东水门城墙及望龙门缆车遗址,则在人们世代相传的民俗民风中衍生出独特的巴渝文化。
图源 | 渝中文旅
图源 | 渝中文旅
除此之外,还有谢家大院、胡子昂旧居、芭蕉园巷、下洪学巷等,一同成为了重庆璀璨的文化名片。
李子坝历史文化街区
图源 | 渝中文旅
如果说,穿楼而过的轨道交通代表着李子坝的独特地形,梁山鸡代表着李子坝的地道风味,那么抗战文化则是这片区域最动人的历史记忆。
图源 | 渝中文旅
背靠鹅岭、面朝嘉陵江的李子坝, 坐拥重庆首个抗战遗址公园 ,曾是抗战时期渝中半岛的官邸聚居区。充满民国风情的历史文物建筑、特定时代修建的防御设施,皆记载着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沧桑岁月和悠悠往事。
图源 | 渝中文旅
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于李子坝紧邻市中心,占据险要地势,环境优美清静,是远离城市喧嚣、避开日机轰炸的世外桃源,所以当时的达官显贵、名人学者纷纷将住宅安置于此,至今尚存的有高显鉴公馆、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旧址、吴铁城官邸等。
图源 | 渝中文旅
图源 | 渝中文旅
这些名人在此生活、工作,也引来了世人的目光,李子坝顺理成章地成为渝中半岛新的聚居区,成为重庆抗战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5年,李子坝片区被市政府划定为重庆市传统风貌区,2020年被市政府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
图源 | 渝中文旅
李子坝往下,沉淀的是峥嵘岁月,沿坡而上,是缠绵悱恻的人间烟火。这里就是老重庆,一幕山城众生世代生活的立体画卷。
图源 | 渝中文旅
春日的暖阳洒满李子坝,在山林交错间,一个颇具文艺气息的闲情逸致之地,“江畔寻花·咖啡小筑”便藏身其中,它是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取景地。
图源 | 渝中文旅
在这,能体会轨道列车从头顶疾驰而过的刺激;在这,能将两岸风光尽收眼底;在这,能悠坐露台,品咖啡香浓......
图源 | 渝中文旅
斜坡两边的林荫下还有众多特色舌尖美味,重庆特色江湖菜馆“茶泡饭”“乌鱼花”“李子坝梁山鸡”等。春节假期来此,想必会给你的味蕾留下回味无穷的记忆。
走过千年时光的母城渝中,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特色。现在,重庆是全国范围内备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上天入地的交通、随着地势起伏的楼宇、令人欲罢不能的美食都是它独有的特质。
母城渝中是重庆城市性格集中展现之处,在这里,与重庆有关的历史记忆俯拾即是。它们镶嵌在老重庆人的日常生活里,也散落在渝中区的 传统风貌街区 里。
山城巷传统风貌区(山城巷)
图源 | 渝中文旅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在山城巷还未被叫作“山城巷”的那些年,它仿若一条童话里点着天灯的街巷,远远地漂浮在重庆母城的半山腰,连接着上半城和下半城。
图源 | 渝中文旅
山城巷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它起于南纪门,止于领事巷,依山而筑,沿崖而上,几乎全由梯步组成,独具巴渝山城地貌的美感。
图源 | 渝中文旅
重庆开埠后,法国传教士来到山城巷,沿着巷道立杆点灯,每到傍晚,一盏盏路灯在半山腰依次亮起,照亮行人回家的路,由此得名“天灯巷”“天灯街”,后改为“山城巷” ,是重庆唯一一条以“山城”命名的街道。
图源 | 渝中文旅
图源 | 渝中文旅
一路沿着山城巷前行,西式风情的法国仁爱堂旧址、明清风格的长乐永康石朝门、海派石库门风格的厚庐、南方传统民居院落体心堂42号民居、遗址无存但精神永存的金汤门……
这些尘封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如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将山城巷过往的繁华一一展现。
图源 | 渝中文旅
2015 年,山城巷及金汤门片区被市政府划定为重庆市传统风貌区, 是渝中区下半城母城历史文化风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城巷作为重庆山地街区的典型代表,反映了重庆浓郁的地方特色,承载了市井生活的变迁。
图源 | 渝中文旅
如今的山城巷,不仅保留着自己的古韵气质,也容纳欢迎与时俱进的潮流元素。一边唤醒对青春记忆的怀旧思绪,一边奋力和这座城市一起向着天空生长。
人民大礼堂传统风貌区
图源 | 渝中文旅
重庆解放后,主政大西南的三位开国元勋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同志在领导全体军民“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的热潮中,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建了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劳动人民文化宫、大田湾体育场馆。这三个项目正好对应了政治、文化、体育三个方面,承载了宝贵的城市记忆和深厚的历史情感。
图源 | 渝中文旅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位于渝中区人民路173 号(人民广场),建于1951年 。该建筑坐东向西偏南10度,由中心礼堂和两翼三楼一底的南北楼组成。 外观采用大屋顶民族式,仿明、清时代宫殿建筑,主体参照北京天坛及天安门形式。装修和色彩体现传统特色,油漆彩画,雕梁画栋。内部空间呈圆形穹顶,高敞雄阔,自然采光通风。它是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空间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
图源 | 渝中文旅
图源 | 渝中文旅
在这座恢弘华丽的建筑身后,有一座不易察觉的小山堡——两头高,中间低,形似马鞍,因而得名“马鞍山”。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马鞍山是一批著名人士居住和聚集的场所,茅盾、史良、沈钧儒、邹韬奋、范长江、李公朴等都活跃于此,他们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的组织下,前仆后继地开展着救国救民的民主运动。
图源 | 渝中文旅
2015年,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及马鞍山片区被市政府划定为重庆市传统风貌区。 未来,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将与马鞍山的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一起,成为展示重庆历史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
大田湾及劳动人民文化宫传统风貌区
图源 | 渝中文旅
重庆大田湾体育场由贺龙于 1951年主持修建,重庆市设计院原总建筑师尹淮设计,1956年竣工。体育场内部设有标准足球场和椭圆形 400米塑胶跑道,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的第一个甲级体育场,也是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综合体育场。
体育场建成后,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在此开幕,贺龙亲自为第一场足球赛开球。随后,大田湾体育场在岁月的沉淀下,培训了大批体育骨干,为高水平竞技体育服务 ;同时也举办过无数精彩的比赛,承载了共和国体育事业的光荣和梦想。大田湾曾见证了重庆红岩暴雨中二比零力胜江苏加佳的“雨中情”,更目睹了重庆隆鑫四比一痛击北京国安,勇夺足协杯冠军——重庆足球首个全国冠军的盛况。
2017年,《大田湾体育场现状测绘报告》指出,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大田湾体育场看台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墙体老化、抹灰脱落、用房侵蚀较为明显,门窗及装饰构件缺失,需进行加固与保护修复。2019年10月28日,大田湾体育场暂时封闭,进入修复阶段。
图源 | 渝中文旅
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同一时期,时任中共西南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提议修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大门处“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十个大字由邓小平亲笔题写。
图源 | 渝中文旅
那时,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是市民为数不多的休闲娱乐场所。一到休息时间,市民便如潮水般涌入文化宫,他们或是在中心广场等待露天电影开播、或是旱冰场你追我赶、或是跳进游泳池一消暑气,欢声笑语不断,承载着重庆人共同的休闲生活记忆。
图源 | 渝中文旅
2015年,大田湾及劳动人民文化宫片区被市政府划定为重庆市传统风貌区, 规划保护范围北以上清寺路、美专校街、中山三路、春森路为界,西以体育路为界,南以体育路、中山三路、中山支路、中山二路为界,东以文化宫巷为界。 未来,大田湾及劳动人民文化宫经过保护修缮后,将完善市民体育文化功能,发挥更大价值,成为人民休闲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
图源 | 渝中文旅
老重庆城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十八梯位于渝中区较场口,是从上半城(山顶)通到下半城(山脚)的一条老街道。这条老街道全部由石阶铺成,陡陡的,弯弯的,把山顶的繁华商业区和山下江边的老城区连起来。据说明朝时这里有一口老井,附近的居民都吃这口井里的水,而这口水井距离居民的住处正好十八步石梯,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作“十八梯”。
图源 | 渝中文旅
若论十八梯的繁华,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八百年风起云涌,十八梯融汇贯通了山城的地域特色传统文化、“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文化、长江航道枢纽的商业文化、城市繁荣的市井文化,让这条贯穿上下半城的石梯显得千姿百态、活色生香。
图源 | 渝中文旅
2017年5月,承载着所有重庆人的殷切期望,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历经数年,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开街迎客。目前,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首开区域已经对外开放预约参观体验。
图源 | 渝中文旅
在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样板示范区可以看到,众多老建筑都以原位置、原高度、原尺度、原材料等为基础进行了复原,一些古树、植被和历史片段都被保留下来。
图源 | 渝中文旅
图源 | 渝中文旅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天生重庆”的山地城市形态,构成了传统的山城人居空间,展示了传统巴渝文化,是重庆传统市井文化生存的重要土壤,也是重庆城市发展历史最真实的展示区、山地城市传统建筑技艺的博物馆,更是见证了重庆近现代历史变迁的活化石。
白象街传统风貌区
图源 | 渝中文旅
在老重庆日渐模糊的记忆中,白象街应该是目前为止最为明亮的。说她明亮,是因为她那长约 400 米、宽约 10 米的蜿蜒街道,和那些饱经百年风霜、风格各异的老式建筑,至今仍活色生香地存在于下半城的日常生活中。
图源 | 渝中文旅
早在南宋,白象街口就已存在于西南总指挥所的余阶帅府内。此后,几百年时光悠悠而过,但重庆的行政中心却始终在白象街,寸步不离。1891 年,重庆开埠后,由于白象街地处太平门内,靠近官府,且拥有码头,水运发达,于是它被各种买办、商行一眼相中。慢慢就有洋人在白象街搭起房子,开起洋行、公司、药房等。
图源 | 渝中文旅
一时之间,白象街人头攒动,商贾、船家、挑夫忙碌穿梭……白象街俨然成为了重庆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到了民国时期,即使是在最艰难困苦的抗战岁月里,白象街繁华依旧,文人笔下的上清寺、白象街至督邮街一带,依然是“建筑之精,设备之周,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图源 | 渝中文旅
除了建筑,穿梭在重庆白象街的街道,也是别有一番滋味。斑驳的墙壁,古朴的青砖,如同一幅古色古香的水墨画。一条条复古的街道,仿佛带你进入另外一段时空,默默地向你诉说往事如烟……
打铜街传统风貌区
图源 | 渝中文旅
据《重庆地名志》记载,重庆是一座因商而兴的城市,城内不少街道都是以手工业、商业、服务业及行帮作坊、商肆店铺来命名。“打铜街”就是其中最经典的地名之一。
图源 | 渝中文旅
打铜街因位于小什字和东水门码头之间,是连接上半城和下半城的枢纽,直通朝天门码头。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稳固大后方的经济形势,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等重要的金融机构迁往重庆,于是在小什字靠近朝天门一带,形成了规模十分可观的近代金融区,而位于中心地带的打铜街与新华路伴随城市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俨然成为了 抗战时期“东方华尔街”。
图源 | 渝中文旅
2015 年,打铜街被市政府划定为重庆市传统风貌区。 漫步在打铜街上,看着一栋栋“苍老”的高楼,仿佛瞬时回到了过去,那些曾经活跃在这条街上的政商界风云人物,他们的身影都鲜活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鲁祖庙传统风貌区
图源 | 渝中文旅
鲁祖庙,位于渝中区较场口日月光中心到民生路国贸酒店之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周边街巷包括石灰市、四贤巷、新民街、大同路等,整片街区存留着重庆最原汁原味的生活记忆。 鲁祖庙始建于 1911 年,当时的手工艺人多聚于民生路一带,工坊活计繁多,时有意外发生。经众人商议后,当地居民于 1911 年自发集资兴建鲁祖(鲁班)庙一座,以求庇佑。自鲁祖庙建成后,南来北往的手工艺人总要来此朝拜,香火日渐鼎盛,周边居民也逐渐多起来,终形成了鲁祖庙街区。
图源 | 渝中文旅
从开埠初期的市井文化、民国时期的书香文化到当代的鲜花文化,鲁祖庙承载着市井文化与人文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记忆,无疑是具有典型重庆特色的市井街区,更是重庆仅存的遗址级别的民俗生活写照。
飞机码头-燕子岩-枇杷山传统风貌区
图源 | 渝中文旅
枇杷山是一座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山体,因山中广植枇杷而得名,山顶的枇杷山公园,为渝中区制高点之一,是观赏重庆主城夜景的好去处。
枇杷山公园原为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修建的私家园林,取名“王园”,后于 1955年正式对外开放。园内亭台楼阁、人造假山与池塘流水相映成趣,呈现出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
图源 | 渝中文旅
飞机码头则位于渝中区石板坡长江大桥下的江边,桥下江心的珊瑚坝曾是重庆最早的民航机场,历史可追溯至 1933 年。而南区路和枇杷山后街之间狭长石壁地带便是燕子岩了,这里地势险要,汇集历史街巷、民居建筑,完美体现了山城特有的街巷格局。
重庆古城墙遗址传统风貌带
图源 | 渝中文旅
对于重庆来说,有着 “九开八闭十七门” 之称的古城门是山城之象征、母城之精魄。几百年来,这 17 座城门及城墙坚韧地扎根在渝中半岛,伴随重庆走过风霜雨雪,迎来时代变迁。
图源 | 渝中文旅
在古巴子国的基础上,重庆历经战国、三国、南宋、明初 4 次大规模筑城,逐步形成了“九开八闭十七门”的城市格局,后随着城市空间发展,这些城门及城墙逐渐埋没于尘土,变为遗址。
图源 | 渝中文旅
除了城门,遗址还包含南宋、明、清各个时期的城墙和炮台遗址,遗存类型丰富、时代特征鲜明,堪称记录重庆历史演变的“活化石”。其突破《周礼·考工记》的传统束缚,区别于既往中原与北方平原城市“方九里、旁三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制,城郭不中规矩、道路不中准绳,忽略中轴线与对称性,重视城市营建与自然山水的和谐共生,依山就势,随物赋形。
而“九开八闭”这一格局,或象征“九宫八卦”,营建思想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是中国古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实践。
对于大多数外地游客而言,重庆的火锅和小面是让人垂涎和向往的存在。但其实,重庆的特色远不止于此,最珍贵的印迹其实“始于足下”。
这片凹凸不平的土地,承载着山城人民的光荣梦想。如果你想领略真正的山城风韵,不妨趁着这次春节假期,来到母城渝中,利用1~2天的时间,走一走那些最能体现山城地理地貌的 步道 。
山城第三步道
图源 | 渝中文旅
独特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山城爬坡上坎的出行特色。重庆的步道有很多,而山城第三步道最能体现重庆的特色文化和地理特征。
第三步道全段为:中兴路入口→山城巷→仁爱堂→悬空栈道→鱼鳅石→燕子岩→枇杷山后街 →菩提金刚塔→抗建堂→观音岩中山医院。
图源 | 渝中文旅
沿着“山城第三步道”的青石台阶拾级而上,便能看到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尤其是重庆作为二战盟军远东指挥中心时期的遗迹。步道上下高差近80米,漫步其中,将深深被山城的地理奇观所吸引。
山城第三步道还拥有一条悬空栈道。栈道外侧是悬崖,内侧紧靠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凭栏远眺,长江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
戴家巷步道
图源 | 渝中文旅
作为环城墙步道的一部分,戴家巷支线位于渝中区嘉陵江畔,往下延伸至嘉陵江边,往上触达戴家巷街区。步道长约750米,其中悬空步道300米,高差接近60米。
图源 | 渝中文旅
戴家巷支线于2017年10月启动建设,2021年1月25日建成开放,步道内有洒金陡坡、吊脚楼畔、飞仙岩石、洪崖城墙、峭壁黄葛、临崖瞰江等6个景点,市民站在步道可俯瞰嘉陵江、远眺江北嘴,黄花园大桥和千厮门大桥分布左右,于城市繁华之处,览古今重庆之美。
图源 | 渝中文旅
图源 | 渝中文旅
站在千厮门大桥往渝中区看,戴家巷支线与洪崖洞比邻而居,从洪崖洞滨江路车库入口起,径自往一号桥方向,大约50米处就是戴家巷支线的滨江路入口。
图源 | 渝中文旅
这条步道的主干道呈多个“Z”字形,蜿蜒盘旋在一片陡坡上,向上触达戴家巷街区,向下通过滨江路上的天桥,一直延伸到嘉陵江边。步道整体呈红色,周围布满绿色藤蔓,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图源 | 渝中文旅
崖壁步道横向延伸,在狭窄的半山腰形成一个视野宽广的观景平台,江畔美景、洪崖滴翠、朝天扬帆……无论是层次分明的城市风貌还是碧波荡漾的嘉陵江景全都尽收眼底。
虎头岩-佛图关段半山崖线步道
图源 | 渝中文旅
图源 | 渝中文旅
半山崖线步道全长约28公里,其中主线长9.1公里。它串联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鹅岭公园、佛图关公园、虎头岩公园、平顶山文化公园等5个公园、约30个文化资源点,是市民和游客探访古渝之源的好去处。 经过精心“梳妆”,半山崖线步道主线首开区虎头岩—佛图关段将于2021年春节前开放。
为丰富半山崖线步道的植被色彩,施工人员在这里栽种了杜鹃、三角梅、蓝花楹、茶花、樱花等数十种植物。待到金秋粉黛花开,迷人的粉色将为这条山林之间的步道增添浪漫色彩。
图源 | 渝中文旅
半山崖线步道不仅“颜值”高,休闲韵味也足。行走在步道上,看见眼前的黄葛树郁郁葱葱,听见头顶的鸟鸣声清脆悦耳,这份闹市中的“宁静”,让整个人的心境自然而然沉静下来。为满足游客休闲、游憩需求,首开区建有两个驿站、9个观景平台和诸多休闲座椅,基本上每50米至100米就能找到休憩场所。驿站里有卫生间、小卖部等,卫生间按照旅游厕所标准设计,洗手台盆前还安装了镜子。
枣子岚垭枣一巷步道
图源 | 渝中文旅
枣一巷步道位于人民大礼堂北部,连接着枣子岚垭正街与中山二路。 从枣一巷步道的底部朝上看,阶梯的立面构建出一幅幅标志性风景画:人潮涌动的解放碑、穿楼而过的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站、横跨大江的长江索道,号称千与千寻现实版的洪崖洞以及文化地标重庆人民大礼堂。
图源 | 渝中文旅
重庆的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而在枣一巷步道,一年四季都是五彩斑斓的。
图源 | 渝中文旅
步道一侧的墙上,以“时光里”为主题,用亮色瓷砖嵌入的方式,将改革开放以来每个时代的代表符号融进巷道的一砖一瓦,手机、大哥大、随身听……纵使时代和生活飞速变迁,人们仍然可以在这里寻到时间的烙印。
枣子岚垭枣二巷步道
图源 | 渝中文旅
枣二巷步道隐藏在重庆42中旁边的一片老居民楼之间,连接人和街和枣子岚垭正街两条主干道。 枣二巷步道上行入口在华福巷社区书香苑旁,毗邻四十二中,向上可通往枣子岚垭正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后门,长度约300米,曾是从人和街步行通往观音岩、文化宫等地的主要通道。
图源 | 渝中文旅
枣二巷步道的改造升级是前两年完成的。但这并非简单的整修,而是融入了山城特色和以慈孝文化为核心文化元素的修缮。
图源 | 渝中文旅
斑驳的墙体已经修缮为青砖和墙白灰勾缝的“时光墙”,而步道旁无法更换墙体的建筑则用明亮的黄色涂料进行了装饰。步道里的电线杆,都画上了具有巴渝风情的的吊脚楼建筑,甚至连配电箱上,都画上了梅兰竹菊等不同主题的画面,让人仿佛瞬间走进了国画中。
图源 | 渝中文旅
生活,在这里演变成一曲慢时光的歌谣。青砖为墙,石板为阶,墙前屋后数棵大树遮阴,橘色肥猫偶尔入目,散步的人又走上石梯,一路打着招呼行去……
山城第八步道
图源 | 渝中文旅
山城第八步道以人和街829公交站为起点,向上延伸至红球坝枣子岚垭,连接至文化宫巷,直至中山二路儿童医院门诊部。 山城第八步道改造竣工后,这里就变成了四通八达之地:从这里到枣子岚垭、马鞍山、文化宫,只需步行几分钟。
图源 | 渝中文旅
步道沿途风景优美,幽静的道路上铺满青石板,步道两旁多生树木,树冠高且浓密,就算是夏天,林荫道上也是不热的。与其他步道相比,山城第八步道的颜色显得格外跳脱——红色的砖墙,上面架着青黛色的瓦片,粗壮的黄葛树从两侧墙根生长出来,搭配着墙上的老重庆版画,犹如时光回转、岁月调头。
图源 | 渝中文旅
墙上的版画记录的几乎都是老重庆的风景,诸如临江门码头、望龙门缆车等,都是一代重庆人的记忆。
忙里偷闲的生活碎片中,总有些惊奇的际遇,比如遇见重庆、遇见渝中、遇见你。旅行是对平淡生活的一次越狱,不如即刻启程,来感受渝中古今融汇,交相辉映的星光,去寻找前生今世的美好记忆。
一段跨越在历史与现代间的梦幻时空之旅,在 山城的街巷 中缓缓拉开了帷幕。
戴家巷
图源 | 渝中文旅
如果说洪崖洞惊艳了时光,那它背后的戴家巷就留住了岁月。在洪崖洞尽享烟火的时候,不远处的戴家巷,在老街老店、旧墙旧瓦中细数着日子。
图源 | 渝中文旅
戴家巷街区背靠解放碑现代商务中心区,下临嘉陵江码头,是渝中半岛十字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与解放碑、白象街等地标共同构建起重庆最重要的文化轴线。
图源 | 渝中文旅
游览完洪崖洞,沿沧白路、临江路西行,500米后右转即可进入戴家巷,穿梭于绿树红墙间,将收获“坡上观江,坡下滨江”独特体验。
图源 | 渝中文旅
图源 | 渝中文旅
戴家巷社区内还坐落着众多特色小店,有卖咖啡的,有卖日式甜点的,有卖泰国烧烤的,还有酒吧……咖啡小店的门口摆放着原木椅子,搭配少量绿植,给人以闲散舒适的感觉,简单而不失雅致。
张家花园
图源 | 渝中文旅
张家花园是最典型的重庆生活区。沿着步道两旁,居民楼矗立,斑驳的墙壁、楼宇的造型无声记录着老社区走过的岁月烟云。 这个地名也是因为民国时期有户张姓人家在此地建设花园而得,其地处七星岗和大溪沟之间,高低落差非常之大,因此也造就了张家花园“步步梯坎,步步上下”的独特之味。
图源 | 渝中文旅
张家花园街自人和街起,沿着高高的石阶盘桓,一直可以通往上半城,尽头是中山医院,用“爬坡上坎”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沿街两边是爬满常春藤的灰墙青瓦,有些年头的黄葛树随处可见,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光从树叶间的空隙漏下来,慵懒而又恬静。
图源 | 渝中文旅
这里的生活也是安详的,梯坎旁边多是街边茶舍和食肆,老人们泡着一壶便宜的花茶,坐在林荫之下,悠闲地享受着清净。 上世纪20年代的重庆城,城市规模远远及不上现在,出了通远门外便是一片荒凉。不少有钱人家看中了如今大溪沟、黄花园一带的临江便利,便在嘉陵江岸建起张家花园、谭家花园、懋园等花园别墅。
如今的张家花园看似一个普通街巷,却遍布着许多历史遗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棫园)、黄炎培旧居等穿插其间,巴蜀中学的老校门只剩一壁白色砖墙,眼前不禁浮现出了老舍、茅盾、胡风、臧克家、何其芳、郭沫若、巴金、朱自清、丁玲、田汉等文化名家在这条街上行色匆匆的身影……
领事巷
图源 | 渝中文旅
领事巷位于渝中区打枪坝靠南、通远门城门内,曾是英、法、美、德等领事馆和各国领事集中居住的地方,如今是渝中区打造的特色老社区之一。
图源 | 渝中文旅
老巷长数百米,宽约 8 米,东接金汤街、南连山城巷,越往里越狭窄,仅为 1至 2 米宽的石板路。小巷连接山城巷,极具山城特色。
华福巷
图源 | 渝中文旅
华福巷社区,因抗战时此处有一华福烟厂而得名,同时也有着抗战胜利,寓意中华之福、百姓之福的含义。 由于华福巷社区几乎依山而建,两端出入口有着近 10 层楼高的巨大落差。从下方出入口往上攀爬时,人们将能深刻感受到重庆人爬坡上坎的日常。
金汤街
图源 | 渝中文旅
金汤街位于重庆渝中区七星岗,因此地曾有一座金汤门而得名。如今虽早已不见金汤门的踪影,但重庆市川剧院金汤街剧场还在这条街上。 自1951年建立起,重庆川剧在金汤街经历了时代风雨的洗礼,走出了薛艳秋、张德成、沈铁梅等名角,同时发展出了川剧四大流派中的渝派唱腔。
图源 | 渝中文旅
尽管重庆川剧院已于 2011 年搬离金汤街,但金汤街剧场内仍有川剧持续上演。每逢周六,几乎都会有喜爱川剧的老重庆人来到这里观赏纯正的川剧演出,令金汤街充满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鹅岭正街
图源 | 渝中文旅
漫步鹅岭正街,将会收获双重惊喜—— 鹅岭公园与鹅岭贰厂文创园 。
图源 | 渝中文旅
鹅岭公园位于渝中半岛最高处,瞰胜楼高耸九重,登楼远眺,两江风光尽收眼底,入夜观灯海,更是绝佳去处。鹅岭公园保留着不同历史时期精巧独特的建筑景观,如飞阁、虎台、桐轩、盆景园、石绳桥、瞰胜楼(两江亭)、江山一览台等。漫步其间,能清晰地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图源 | 渝中文旅
鹅岭贰厂文创园的前身是民国时代的中央银行印钞厂,而今,在英国著名设计师维尔·奥尔 索普(Will Alsop)的灵感下以“TESTBED2 贰厂文创园”重生。园区内汇集了复合型创意市集、酒店、餐饮、服饰、家居、剧场等丰富业态,吸引着大量游客。而琳琅满目的咖啡馆也是园区的一大特色。
枇杷山后街
图源 | 渝中文旅
枇杷山后街位于渝中区两路口,环境清幽,尤其适合散步。近年来,因为后街影视产业园的存在,这里成为了颇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打卡地。
沿兴隆街前行至枇杷山后街尽头,即抵达后街影视产业园。重庆后街影视产业园前身为重庆印制一厂厂区,曾承担着重庆乃至川东片区出版社课本、图书和期刊的印制任务,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除了具有重庆特色的老旧厂房,此地还囊括了神仙洞、老民宅郭园等历史建筑。
明清移民的历史变迁
开埠建市的繁荣昌盛
抗战时期的峥嵘往事
西南大区的宏大气魄
去看看吧
去遇见 最美的渝中
原标题: 春节出游 | 探寻“母城”渝中的历史与繁华,一起感受慢时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