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要有像杨骅那样的奉献精神”
11月21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委、市扶贫办、忠县县委联合主办的“家国大爱 公仆情怀”——重庆市优秀扶贫干部杨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巴南区,来自巴南区机关、镇街及企事业单位的共计1700名干部群众,分别在现场、分会场,或通过网络直播聆听了报告。
重庆日报记者在报告会现场看到,不少观众不时拿起纸巾,擦拭不自觉流下的泪水,报告会结束后,部分观众沉浸在感动的氛围中久久没有起立。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当地三位基层干部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共鸣和心声。
“杨骅走了,感觉少了一个战友”
“第一次知道杨骅的事迹,是前不久在同事的朋友圈里了解到的。”巴南区天星寺镇的一名扶贫干部骆星说,当看到很多同事都在朋友圈里转发关于杨骅的报道时,他就点进去看了看,“可谁知看着看着,眼眶渐渐湿润。尤其是读到杨骅在生命最后24小时还在兑现对贫困户的承诺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太有共鸣了!”听完报告会后,骆星反复地对记者说着这句话。
原来,今年是骆星从事扶贫工作的第三个年头。看着报告会现场大屏幕上播放着杨骅生前一个个感人画面时,骆星百感交集。
骆星清楚地记得,他刚开始展开工作时就遇到了一个叫徐苏明的贫困户:他没有手艺,住的是土墙房,两个孩子连户口都还没办,老婆前几年也离开了他……
骆星便将徐苏明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只用了三个月就帮他完成了危房改造。如今,徐苏明的两个孩子有了户口正在上学,他本人也在镇上的公益性岗位干活。
“正是由于我有同样的基层扶贫经历,所以我对杨骅更敬仰、更佩服。”骆星说,只可惜杨骅走了,感觉少了一个战友,“但我会把杨骅的精神传承下去,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继续作战。”
“我要真正扑下身子,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巴南区双河口镇塘湾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冉允财说,听完报告会,杨骅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他那种不计个人得失,义无反顾冲锋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精神,太让人敬佩了,又让人心疼。”
3个月前,原本在巴南区委组织部工作的冉允财,被派到塘湾村当第一书记。经过走访调研,他发现村里明明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却因缺少优秀的管理人才,致使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冉允财意识到,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发挥党建促脱贫的引领作用刻不容缓。通过考察走访,冉允财最终找来两个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请他们返乡担任村里的专职干部,带领百姓脱贫。
目前,塘湾村1000多亩梨子树经过精心管护,长势喜人,预计明年就能挂果;发展起来的农家乐采取让贫困户代养黑猪的方式助贫困户增收,按一户代养两头计算,一年至少可以增加2000元收入……
“这些都是小成绩,与杨骅相比,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与杨骅的差距还很大,我要迎头赶上。”冉允财说,听完报告会,自己心里顿时充满了激情,“我要像杨骅一样,真正扑下身子,让塘湾村的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基层干部都应该像杨骅那样”
报告会结束后,巴南区举行了座谈会,40余名基层干部交流了观看报告会的心得。
“我们村不是贫困村,而是巴南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党委书记郑孝前发言说,“但杨骅在扶贫中做的那些事,我们就不需要做了吗?不是的,基层干部都应该做。”
集体村位于二圣镇天坪山,环境优美,产业发达,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2万余元,是国家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之一。郑孝前说,即使如此,集体村要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照样需要杨骅的奉献精神。
“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就是基层干部要有像杨骅那样的奉献精神。”郑孝前认为,集体村虽然经济基础好,但接下来还要做好“四来”:一是站出来,基层干部要做好乡村振兴的宣传和引领;二是请进来,通过招商引资和招贤纳士,聚集起资金和人才;三是喊回来,把在外务工的有才之士请回来建设家乡;四是干起来,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一起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
郑孝前说,基层农村要发展好,就得每个基层干部都具有和杨骅一样的品质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