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创新驱动力 培育发展新动能

20.10.2016  01:05

吴华萍

宋北杉

 

郭涛

 

韩文科

刘迎秋

卢中原

刘峰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戴娟摄)

    核心提示

    这是思想的碰撞,更是经验的分享。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为共识,创新路径的探寻就显得尤为迫切。10月18日,由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与重庆市政协联合主办的2016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国内工商界、学术界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咖”们汇聚重庆,共同研讨如何更好地坚持深化改革,构建现代创新治理结构,增强创新驱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吴华萍:

    金融创新支持工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工业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是巨大的。”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山东富达装饰集团副董事长吴华萍提出,通过金融创新来支持工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金融创新支持工业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吴华萍直言,当前,我国融资结构以银行贷款为主,而工业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高,这与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不匹配,因此对金融创新支持动力不足。

    与科技创新企业和项目风险匹配度最高的投资主体是风险投资基金,吴华萍认为,目前风投基金主要来自于政府和有政府背景的国企,保险资金、境外资本和民间资本等比重太小,无法满足创新主体的融资需求。而投贷联动本是符合我国科创企业特点和金融发展实际的一种金融创新,但目前政策尚未完善。

    对此,吴华萍建议,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建立完善投贷联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市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激活金融服务工业制造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将工业制造业聚集的园区打造成科技要素和金融资源的汇聚平台,为金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宋北杉:

    完善众创空间 服务创新创业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我国众创空间快速增长,众创空间总数已超1.6万家。

    “但快速发展中也有隐忧。”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宋北杉认为,目前我国上规模、有品牌、能盈利的众创空间仍然很少,大部分众创空间入住率在50%以下,且已经出现倒闭现象。

    宋北杉说,当前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商业模式缺失,大部分众创空间自身发展堪忧,不能提供“低成本”服务;运营领域趋同,众创空间千城一面;关键要素不足,尤其是人才和渠道的结构性短缺成为核心瓶颈;政策配套不够,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如何进一步提升众创空间服务创新创业能力?宋北杉认为,众创空间是服务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要鼓励特色发展,建设多主体、多领域、多层次的众创空间体系。要促进要素流转,提高人才、资金、知识产权、共性技术等领域的专业服务水平。要坚持市场主导,着力将结果导向的奖优政策逐步转变为过程导向的普惠政策。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在国内外统筹配置双创资源。

    刘峰:

    创新驱动 重在营造环境

    “这是一个推崇创新的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刘峰认为,创新创业不仅和经济建设相关,更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密切相关。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而且需要政府创新、制度创新。

    刘峰认为,增强创新驱动力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创新的潜在能力;二是创新的意愿态度;三是创新的条件环境。与之相应,增强创新驱动力要三管齐下,激发创新主体的潜能;强化创新主体的意愿;为创新主体营造并优化创新的环境。

    如何从制度层面优化创新环境?刘峰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保健与保障制度,如社会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及其他法律保障,建立容错机制,解除创新主体的后顾之忧;激励制度,要注意激励个体与激励群体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完善创新的约束机制和法律制度。

    “政府创新不是政府自身创新,而是创造条件、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制定规则让企业去创新,让人民去创业创新。”刘峰认为,政府营造环境,要坚持放、管、服三结合。放与管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关键是优化服务。所谓服务,就是提供创新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创新的平台和舞台,提供创新的规则和标准,提供创新的辅导和指导。

    卢中原:

    鼓励创新必须攻克三个突出障碍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组成员卢中原认为,行政化、平庸化和保守化,是严重束缚科技创新和相关制度创新的三个突出障碍,必须下气力攻克。

    “行政化倾向几乎是束缚创新的一道死结。”卢中原坦言,在科技资源分配、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经费管理、成果转化和创新收益分配等环节,行政化惯性依然势大力沉。而且行政力量习惯于直接介入科技创新过程,甚至恢复已废除的、不适当的旧做法,依旧按公务员或参公管理来约束科研人员,按老办法来检查评估科研机构,包括已经突破旧体制的新型科研机构也不能幸免。

    “平庸化和保守化严重消蚀科技创新的动力。”卢中原认为,这突出表现为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悲观消极,坐等形势好转和国家强力刺激经济。

    卢中原表示,在科技创新领域应当大力推进去行政化改革,让科技创新回到它的科学化、合理化、专业化轨道,特别是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更要回到市场化和需求导向的轨道。克服平庸化和保守化倾向,需要提倡坚决以市场化导向和公共性规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各地和企业增强转型定力;鼓励各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科技创新大胆试验、大胆改革,宽容失败、授权免责。

    刘迎秋:

    拓展新动能从六个方面施策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刘迎秋表示,寻求新动能、发掘新动能、运用新动能,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和实现新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启用新动能、促进新发展必须突出有效施策的着力点。

    他认为,拓展新动能、促进新发展应从六个方面着力,即必须清醒地看到体制机制改革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新发展的新动能之本,亦即第一支撑力。必须始终把科学技术及其创新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必须清醒地看到和处理好“反垄断”与“倡集聚”的关系,并以此凝聚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正确处理创新创业与已在业企业的关系,重点鼓励在业企业主动放弃“夕阳的产业传统”,积极倡导企业通过技术更新和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的更新与换代。要明确“创新”不仅是经济技术层面的事情,同时还是体制机制、市场、组织和管理层面的事情。要着力通过供给侧高端化来适应和满足需求侧高级化的要求。

    韩文科:

    加强供需两侧衔接互动 合力打造新增长点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韩文科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高我国生产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既是一个不断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地推进产品和服务结构升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在供给侧推进创新,更新和创造新的供应体系的过程。

    韩文科说,根据调研,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许多地方和行业按照中央的要求,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从生产端入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推动企业降低成本,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但是,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和行业,一方面去除落后的、过剩的产能,一方面又在谋划上马那些没有市场需求的产能;一方面高喊降成本,一方面又在容忍甚至引导无效投资,抬高杠杆,增加整体经济成本。

    如何克服存在的这些问题,韩文科认为,强化供需两侧的衔接互动,是避免改革和发展沿着惯性思维、沿着老路走,避免出现更多新的无效投资,打造出更多的新增长点的一条有效途径。

    郭涛:

    国有企业创新需要激励、考核和扶持

    “创新方面国企有国家赋予的使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有较好的技术条件,有优秀的各类人才队伍,有必要的设备手段,有一定的启动资金。但这并不表示,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就足。”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原党组书记、副总经理郭涛认为,国企创新还要在“激、逼、扶”三个字上下功夫。

    “创新是激发出来的、创新是逼迫出来的、创新是扶持出来的。”郭涛说,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创新激励措施,使创新者的劳动付出获得应有的回报,使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支持创新蔚然成风。对企业的创新投入及其实效,要有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可以追溯的奖惩制度。同时,需要在政府层面和企业集团层面建立公共支持服务平台,对企业创新活动给予有力支持和便捷服务。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