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处罚非法专车 罚款扣证还通报单位
日前,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联合公安、属地街镇等部门,开展大规模网络“专车”非法客运专项整治行动,查获涉嫌非法客运的网络“专车”15辆。下一阶段,上海将对已立案查处的非法客运网络“专车”驾驶员的相关违法情况同步通报其所在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通报其所属街道。不过,这一全国独创的处罚措施,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利用Uber接单车被扣
17日晚,司机孙某被查获,他对利用Uber软件在虹桥机场接乘客供认不讳。该车涉嫌非法客运,交通执法部门依法暂扣车辆,并作进一步调查,一旦认定该车非法客运,孙某将面临1万元行政罚款和暂扣驾驶证3-6个月的处罚。
如何定义“专车”非法运营?相关负责人介绍,部分召车信息服务商对注册的驾驶员、车辆不核实是否具备营运资格,导致合法、正规的客运服务队伍中混入了“黑车”和“黑车”驾驶员,部分原来在街面揽客的“黑车”司机也加入到网络平台,从事非法客运。没有营运资质的私家车擅自参与经营活动,不论是否利用了互联网手段,其本质都涉嫌非法客运,交通执法部门将一律予以严打严处。
上海市交委主任孙建平明确表示,对于约租车,鼓励创新,依法合规,“司机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不是什么人都能拉客”。
1+3+10处罚模式
目前,上海对“专车”非法客运实施“1+3+10”的处罚:每查处一辆“专车”非法客运,除对当事人进行1万元行政罚款和暂扣驾驶证3至6个月的处罚外,还将对网络平台同时处以10万元行政罚款。
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介绍,目前非法客运相关信息已纳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下阶段将对已立案查处的非法客运网络“专车”驾驶员的相关违法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通报其所属街道。据《新闻晨报》
中国专车市场
规模超4000亿
17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发布的《中国专车行业分析报告》认为,中国潜在的专车市场规模达4205亿元。
报告认为,中国专车市场缺乏供给。美国61%的Uber司机有其他工作,他们“本身就有车,顺便出来拉个活”。但中国大部分的专车司机是“特地买一辆车,全职做专车业务”。
全国目前日均订单量5000000,短途出行日均需求76800000,每客单价30;
短途出行市场规模8409.6亿元,专车渗透率 50%,专车市场收入空间4205亿
包车黑车
全国数量2000000
日均接单数20
日均订单量40000000
全国数量1060000
日均接单数30
日均订单量31800000
滴滴专车
起步价15元
每公里单价2.90元
司机大致收入
月收入6000至10000元
补贴占20%至40%
实时结算;一人一车。
Uber
起步价0元 每公里单价2.42元
月收入6000至12000元
补贴占50%至70%
隔周结算;一人一车。
神州专车
起步价16.50元
每公里单价3.08元
月收入4000至8000元(保底工资2500元),基本工资加奖金;
每月结算;两班轮倒。
专车或延伸到其他领域
① 与出租车相比,专车的竞争优势在于等待时间短、服务体验好,填补了出租车和公共交通未能覆盖的短途出行需求空白。
② 目前中国每日产生的短途出行订单为7680万单,假设每单的客单价为30元,预计短途出行市场规模为8409.6亿元。假设未来专车占到市场规模的50%,对应4205亿的年收入规模。中金公司由此预计,中国潜在的专车市场规模达4205亿元。
③ 以专车为切入点,专车公司有望延伸到运输服务的各个板块,包括顺风车、二手车、代驾、大巴甚至货运。
争议>通报单位,是什么样的处罚措施?
不合法不合理
恐怕,在市场化淘洗过程中,这种政府“招呼”的呼应空间越来越小了。一者,压根就不存在单位限定员工非职业行为的合法授权。二者,个体“非法营运”只能通过法律来认定,单位既没有鉴别能力,也没有压制义务。用“通报单位”方式打压专车,既不合法也不合理。对专车,不能让其呆在“非法营运”的黑户上,顺着“互联网+”的思路因势利导,尽早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才会契合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会迈入治理上的新境界。据《大河报》
涉嫌伤及隐私
私家车跑专车业务,作为一种违法行为,在法律没有得到修改和放行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查处和治理并无不妥。不过,立案查处后将其情况通报单位和所属街道,却有可能伤及隐私权,并涉嫌责任连坐,额外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个人跑私家车涉嫌非法运营,按照法律受到相应的处罚即可,跟单位有什么关系?对通报的行为给予支持,那么这样做就可能是一种权力的滥用。个人社会行为扩大至单位,不符合最基本的权利保护与尊重的原则。把法律的问题道德化,把个人的问题公家化,也不符合法治的基本原则。除非是用单位的公车跑专车业务,若不是单位之事,又何必搞通报式连坐?据《新快报》
是对公民的羞辱
规范专车,处罚违法行为固然必要,但相关执法部门却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处罚专车司机“通报单位”,相关法律依据何在?翻遍《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只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七种,并无“通报单位”的选项。动辄把对公民个人的处罚“通报单位”,背后暴露一些部门的陈旧思维。法治社会,公权部门理当是守法的典范,公权部门一旦“违法”,其破坏力要远甚于公民的“违法”,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恶劣得多。通报单位或街道的法外之罚,看似不起眼,但其对公民个体恐怕将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因为这实际是将公民的私生活曝光,是对公民的羞辱。据《新京报》
态度>或叫停或约谈或支持 各地专车待遇不一
自从2014年8月起,滴滴专车、快的专车、一号专车等众多互联网专车产品相继问世。然而各地政府的摇摆和举棋不定,使得这个正在风生水起但尚未发展成熟的新兴行业频频遭遇政策困境。
或叫停或约谈或合作
去年10月底,沈阳正式“叫停”专车以后,南京、上海、北京、济南、成都、青岛等城市相续宣布专车属于“非法运营”,“专车”陷入僵局。与此同时,不少城市展开了对互联网专车平台的约谈,其中包括成都、长沙、杭州、厦门、武汉等。
广州政府推出官方专车平台,以对抗资本运作的商业公司平台。
上海释放出了对滴滴专车等专车平台的招安态度。日前,上海政府与滴滴专车达成合作,双方将探讨今后接入专车、快车的车辆资格,并共同制定新的行业规范。
深圳对专车、快车的发展是持放手的政策,静观其变。
义乌支持打车软件
今年5月,浙江义乌市出台了《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在方案中,义乌政府明确表示,“引导多种营运模式,加快发展约租、驻点、包车等新的营运服务模式,引导经营企业推出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多种电召服务方式。鼓励移动互联网与出租汽车行业融合创新,建立和引进网络约租车平台。”
目前义乌的出租车数量在1330辆左右,根专家估计,义乌至少需要2000台出租车才能满足需求。这种矛盾导致在当地拼车已经成为惯例。为了与专车、快车等竞争,义乌政府对出租车收取的份子钱由10000元减少到5000元,从2016年开始将完全取消,2018年才会完全放开出租车行业市场。
专家认为,义乌可以看做是目前全国出租车行业与专车、快车服务冲击的改革试验地,改革成败与否关系着全国其它城市以后对出租车行业和专车快车的相关政策的施行。
专车新规将出台?
近日,几家门户网站挂出消息称《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即将公布,这也是业界等待已久的“专车新规”。国家将对各种专车平台的资质、服务器、支付协议等做出详细规定。
办法将“专车”定义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并列入了出租汽车管理法规框架体系内。这使得提供“专车”的平台企业、车辆和驾驶员都需要申请准入许可。对外资租车企业除了申请准入许可外,还需要符合外商投资的有关规定。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