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56)| 奉节夔梳:在西汉是陪葬品 制作一把有16道工序
03.06.2017 21:25
本文来源: 重庆晨网
夔梳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公元一九七一年,从瞿塘峡岩缝中发现的岩棺中,清晰可见在西汉年间所葬的濮人中(即当地人)就已有夔州木梳作为陪葬物品。棺内木梳呈马蹄形大小(似月亮梳)。据县志、镇志记载,木梳在夔州已有数百年历史,犹以明、清、民国年间最为红火。
比起很多雕工精美的木梳,大部分夔梳的外形的确朴实无华。
53岁的肖代明,从记事起就跟着父亲学做夔梳,祖上六代都是夔梳手艺人。
肖氏夔梳的选材不拘一格,桃木,红木,阴沉木,黄杨木都能成梳。这些天然的木质材料使得人体更易于接受,同时也让夔梳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因此深得世人喜爱。夔梳制作技艺也被评为了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一把夔梳,至少需要16道工序,每一根梳齿,每一个棱角,全都是手工磨制。一把合格的夔梳,对梳齿有严格的要求:瓜子尖,宝剑型,梅花脚。
即便是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傅,想做出一把上好的夔梳,也要不间断打磨上四五个小时。这看似平淡无奇夔州木梳,实则饱含真心。
综合自第1眼 重庆旅游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本文来源: 重庆晨网
03.06.2017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