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记忆
01.09.2015 09:10
本文来源: 重庆晨网
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南岸区建业岗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内) 重庆晨报航拍工作室记者 鞠芝勤 苑铁力 杨新宇 李斌 摄
苏军烈士墓(渝中区鹅岭公园内)
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烈士陵园(万州区西山公园内)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38号)
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南岸建业岗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内)
苏联大使馆(现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办公楼)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的指挥中枢,重庆与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实行国际合作,在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同时,也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往与交流。
抗战期间,驻重庆的外国大使馆和公使馆多达30余个,重庆对外交流达到了顶峰,也在国际上树立威望、提升形象。
1938年1月19日,苏联大使由汉口乘机抵达重庆,并于1月23日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呈递国书,这也拉开了战时重庆外交风云的序幕。
随后,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巴西、葡萄牙、挪威、丹麦等国的驻华大使、公使、代办、参事等,相继将其驻华大使馆迁到重庆。这些大使馆和公使馆主要分布在市区城内和长江南岸。但在日军疯狂轰炸的环境下,大多国家的使馆馆址往往不止一处,多有辗转迁设。
各国大使馆、公使馆建立后,与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一同为构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远东战线而努力。
70多年来,重庆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众多留存下来的外交机构旧址。2013年,这些旧址以“同盟国在渝外交机构旧址群”的名义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外交机构见证了各国人民共同抗战的历史岁月,在中国抗战史、外交史上烙下了不可磨没的历史印记。
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本文来源: 重庆晨网
01.09.2015 09:10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让乡村“既有看头又有赚头”——一家央企的“重农兴旅”实践
记者 李勇 张桂林 李松
扎根巴渝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