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着力培养外语高级专门人才与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一是坚持外语人才培养本位,培养外语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设立的四所外语院校之一,学校不忘外语人才培养初心,牢记外语人才培养使命,不断适应外语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从建校之初俄语专科人才的培养,到1959年开设俄语、英语本科,再到之后根据国家对外交往需要,相继新设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语种,学校始终把外语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格局,培养了数万名外语水平高、沟通技能强,具有世界眼光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外语专门人才。
二是坚持“外语共核”理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学校一方面继续坚守外语本位,先后新增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越南语、朝鲜语、印地语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外语语种,另一方面践行“外语共核”理念,积极发展经济社会急需的非外语类专业,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学校先后增设了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法学(国际法)、新闻学(国际传播)、旅游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涉外专业,积极探索“专业+方向”“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等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后,学校围绕建设“以外语学科为主,其他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发展目标,坚持两条腿走路,既发展外语类专业,又进一步拓宽办学口径,积极发展经济社会急需的非外语类专业,深入开展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改革与探索。到“十二五”末,学校本科专业增至38个,其中外语类15个、非外语类23个,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布局渐趋合理。“外语共核、复合融通”的人才培养效应初显。
三是利用外语优势,培养国家急需的非通用语种人才。 2015年后,学校响应国家创新发展提出的加大“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等的培养需求,围绕“外语共核”,进一步利用外语学科优势,克服各种困难开展非通用语专业建设,现正筹建重庆非通用语学院,致力培养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先后新增希伯来语、匈牙利语、泰语、缅甸语等语种,目前非通用语种达到9个,“外语共核、复合融通”的人才培养效应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