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完成2700多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04.07.2017  18:42

    开州区长沙镇长沙村,连片的稻浪间,却有两亩娇艳的美人蕉。这片美人蕉,其实是长沙镇长沙村污水处理厂的人工湿地,承担着附近280户、1600人的生活污水净化任务。

        村民刘自如闲暇时,总喜欢到人工湿地旁散散步,“以前村子里污水横流,又脏又臭,现在污水被处理了,垃圾也有人收运,村子干净多了。”

        村容村貌的变化,源于我市近年实施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作为我市25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我市将撤乡并镇后的场镇、城乡结合部的居民聚居区、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民新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以及旅游区作为项目实施的重点区域,开展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截至目前,全市完成了2700多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项目村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56.5%、62.6%,让500余万人直接受益。

        生态保护 防污治污有规划更有配套

        南川区大观镇中江村居民聚居区,主要安置的是附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村民。在许多村民眼中,这是居住环境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到美丽公寓小区的“蝶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城市的经验。”南川区环保局副局长宋明智介绍,中江村利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成了每天处理能力达2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水先通过厌氧装置技术处理,再进入人工湿地,利用沉淀和植物的天然净化功能处理污水,“对污水的处理,选择了经济性、可靠性、适用性强的处理技术,以达到最为有效的处理效果。”

        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的实际困难,我市创新环境整治等投融资机制,成立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通过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统一负责全市所有乡镇以及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等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等管理更加规范化、运营维护更加专业化。

        村居整洁 垃圾回收也能变废为宝

        在万州区甘宁镇楠桥村,随处能看到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海报上文图结合,将垃圾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可回收的废品,比如纸制品、废旧电器,可以由村民自行售卖;第二类是可回收的垃圾,比如厨余残渣、树叶等要倒入沼气池,经过发酵处理,作为肥料还田;第三类是不可回收物,比如医疗垃圾、农药瓶要倒入村里的垃圾集中收集点,由村委会统一清运。

        “借助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契机,村里家家户户都建了沼气池,垃圾也在这里变废为宝。”甘宁镇党委书记王伟说,可回收的垃圾充分利用,不可回收的也基本形成了日产日收的健全机制。

        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对于垃圾处理,我市力争达到方便农户倾倒、方便村级收集、方便镇级转运、方便县级处理这“四个方便”的要求,并与市政部门现有系统衔接,实现“户集、村收、镇运、区域处理”。同时,我市还实施了一县一策的方案,指导区县建立完善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明确已建项目的日常管理、长期正常运行。

        生态惠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永川区南大街街道黄瓜山,静谧的山水风光与近在咫尺的城市喧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们有三间客房,院子里能喝茶,前面这片梨树可以采果。”村民陈伦理热情地介绍自己家经营的农家乐。

        南大街街道党工委书记苟晓梅介绍:“这种村民自己经营的农家乐,在黄瓜山共有93户。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不仅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也给村民带来了新的增收途经。”

        而在万州区甘宁镇永胜村的同鑫蔬菜大观园,无土栽培、墙式栽培、气雾栽培、滚动栽培,先进的科学栽培技术令人目不暇接。董事长卢长坤表示,同鑫蔬菜大观园是在永胜村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过程中被引进的,园区采用智能管理,同时雇用当地留守妇女,帮助她们增收。

        “路走对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把绿色作为发展本底,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向着“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目标扎实迈进,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翼齐飞。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