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婆婆家的年夜饭:传承40多年的腊肉糯米圆子
△廖婆婆家的年夜饭菜单。受访者供图
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在廖婆婆家餐桌上都不算稀罕,她亲手做的腊肉糯米圆子才是稀罕菜,因为它是在一年一度年夜饭上才会出现一次的美味。
家住南岸区阳光华庭的廖婆婆今年67岁,这些年无论女儿在外面酒楼订高档的团年宴,还是到亲戚家团年,她都要在大年三十这一天,亲手端上腊肉糯米圆子。女儿秋霞说:“现在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了,但妈妈做的腊肉糯米圆子让一家人闻到了年的味道。”
传承婆婆的当家菜
其实,腊肉糯米圆子并不是廖婆婆祖传手艺,她是嫁到婆家后跟婆婆学的。
年轻的时候,廖婆婆也不得自己亲自动手,腊月初八过后,赋闲在家操持家务的婆婆就开始忙里忙外准备年货了。
婆婆会选上好的猪肉,腌制腊肉,灌香肠,等风干后用柏树丫枝和橘柑皮等熏制,等香肠腊肉做好了,当天会让大家尝个鲜,然后就要等到除夕的年夜饭才能享用了。
爷爷的牙齿不好,喜欢吃软糯的东西,腊肉太瘦卡牙巴,于是婆婆把腊肉、香肠切成小丁,加香料、鸡蛋跟糯米拌匀,再用手搓成小饭团。
廖婆婆说:“以前婆婆做的时候,我就在旁边打下手。”耳濡目染渐渐地就学会了。
年味让人口齿留香
6年前,86岁高龄的婆婆去世了,如今廖婆婆当了家。
进入腊月初八,廖婆婆也开设忙活着备年货,她有些淡心无常,“女儿、女婿、小孙子都不大喜欢吃腊肉香肠,以前我要自己动手做点,因为不大受欢迎,现在我也懒得做了。”前两日,南坪会展中心在搞年货节,廖婆婆约上妹妹一起去逛,买了点成品香肠腊肉。
廖婆婆又到超市去采购了点上好的糯米、新鲜的鸡蛋和各种香料。前一天晚上把糯米泡上,而后上火用大锅蒸一蒸,等糯米微凉时,倒入香肠、腊肉丁和不同的调料拌匀。廖婆婆备好一碗凉水,两只手朝不同方向捏紧米团,一边捏,一边沾点凉水。而后再整齐地把圆子码放在蒸笼里,用大火蒸。
半个小时左右,厨房传来了一阵肉和米混合的香味。
2月14日,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廖婆婆提前举行了家宴,主打菜当然是这道腊肉糯米圆子,当然还有烧白、夹沙肉、大虾、糖醋排骨、香肠、腊肉还有不少可口小菜。
祭祖完毕,廖婆婆把冷了的圆子又放锅里蒸了蒸。再次上桌,一家人围着一起, 秋霞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夹起一个,咬一口,感觉口齿留香。
“其实也不算什么丰盛的年夜饭。”廖婆婆说,荤菜、素菜加起来,她准备了10多道。
春节就是要团圆
秋霞告诉孩子,外婆做的这道菜寓意很好,象征着团团圆圆、美满幸福,而且一年只吃得到一次哟,所以必须要吃完一个。
现在的小孩子嘴巴很挑剔,刚开始还不怎么情愿吃,但听妈妈说起腊肉糯米圆子的故事后,听得津津有味的孩子,吃起圆子也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味道了。
“平时,年轻人工作忙,小孩子上学忙,大家一起吃个饭都困难。”廖婆婆说,吃团年饭是一种仪式,每年开席前,都要点上红烛,敬柱香,祭拜过世的亲人,而后大家再热热闹闹地吃。“不管别人如何,就算是亲戚们在外面团了年,我还是会坚持做些腊肉圆子、烧白、酥肉等过年的菜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黄晔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