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坚持四个“依托”创新国防教育实践模式
重庆大学坚持四个“依托”,即以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民防教育基地、特色品牌活动、特色工作举措为依托,深化国防教育的内涵建设,不断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实践模式,实践育人效果明显。
一是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校园内二战遗留的七七抗战大礼堂、寅初亭等人文历史景观,组织学生校外参观白公馆、渣滓洞、红岩村等革命历史遗迹,瞻仰聂荣臻纪念馆,参观驻渝某红军师和红军团军史展览馆,让学生感悟红色军营的光荣传统,自觉把军训经历转化为个人的精神财富,增强大学生热爱军队、献身国防的意识,大学生参军报国热情高涨。
二是依托特色品牌活动,培养大学生革命军人作风。 军训期间组织新生10公里徒步拉练,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军人意志品质;军训结束后推行以晨读、晨跑为主要形式的“晨曦计划”,规范大学生生活习惯和寝室卫生习惯,锻塑学生军人般崭新风貌。学校把每年4月确定为国防教育月,每周一组织开展升国旗仪式,周期性开展“实弹射击体验”“走进军营体验部队生活”等国防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革命军人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作风。
三是依托高校民防教育基地,促进大学生生存技能提升。 利用重庆的山城特点,以及学校自建的1.2万平方米的防空洞等有利条件,建立民防教育基地,定期在全校鸣放防空警报,开展防空袭疏散演练,举办消防演练和消防运动会,组织防震防灾的逃生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组织人防知识网络竞赛和现场抢答赛等,开展民防知识进课堂、进实践、进网络系列活动,促进大学生避难生存能力的提升,强化大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是依托特色工作举措,推进国防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 首创成立新生军乐连,开展《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等行进管乐的专业训练和汇报演出;在军训连队中组织开展抗战歌曲演唱比赛,举办国防教育30年光辉历程回顾展;通过微电影打造系列自编自导自演《男儿何不带吴钩》等文艺精品等,不断活跃国防教育革命文化气氛,实现国防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经受革命文化精神洗礼,砥砺革命文化精神品格,成为具有红色基因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