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实践育人

05.09.2018  02:45

西南大学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各项任务落实,切实加强改进实践育人工作水平。  

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实践育人规划。 学校成立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育人形式,制定具体工作规划,深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纳入教学计划,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规定相应学时学分,合理增加实践课时。多渠道增加实践育人经费投入,加大对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育人工作经费的投入。把实践育人工作作为对学院(部)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及时表彰宣传实践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定期召开实践育人经验交流会、座谈研讨会等,及时总结推广实践育人成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实践育人规律,为加强学校实践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聚焦关键环节,打造实践育人链条。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科学合理设置实验课学分(学时)、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 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 25%。构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逐步达到有实验教学课程的 90%以上。积极开展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学习、共同参与构建一种以研究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实验室开放,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项目,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学习可以转化为时间学分。学校建成一批有自主产权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供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认真组织军事训练。学校把军事训练作为通识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军事训练时间为2-3周。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分别占0.5和1.5个学分。系统开展社会实践。要求每个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 4 周,研究生不少于2周,每个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 1 次社会调查,撰写 1 篇调查报告。受到国家级、省部级和学校表彰者,可申请获得相应学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搭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创业教育生态圈。开设完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创新创业提升课程、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当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开展创道讲堂、创业沙龙。  

统筹教育资源,实践育人基地建设。 做好校外大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长期规划,通过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构建以“高校与相关合作单位”两级管理模式为核心的合作框架与培养机制,建设一批稳定的理工农类、文史类、管理类、艺术类、师范类学生“实习、研究、服务、创造”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不同功能模块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制定完善教师实践育人的规定和政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水平。主动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鼓励教师增加实践,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积极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社会各部门进行挂职锻炼。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统筹安排教师指导和参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团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