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科研团队发现脑血管损伤修复新途径
记者近日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罗凌飞研究团队发现,一种传统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对脑血管损伤有修复作用。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已在美国《细胞》(Cell)系列顶级期刊《免疫》(Immunity)在线发表。
当脑血管断裂后,白细胞中的一种——巨噬细胞(其被人们所熟知的功能是对细胞残片及病原体进行吞噬及消化,抵抗外来入侵的细菌和异物等)会迁移到损伤位置。但令人惊奇的是,作为传统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到达脑血管断裂位置后,会出现与常规吞噬作用完全不同的行为,它会伸出“伪足”与两个血管断点末端黏着在一起,通过机械收缩力帮助脑血管重新连接而完成修复……在由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罗凌飞教授牵头的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了这一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脑部微血管会变得越发容易断裂产生‘脑微出血’。”罗凌飞介绍,作为脊椎动物,斑马鱼87%的基因与人类相似;而由于斑马鱼在胚胎和幼鱼时期是透明的,因此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活体中的细胞活动情况。在长期的观察中,罗凌飞和他的团队发现巨噬细胞在脑血管发生断裂的时候,会进行这种奇特有趣的修复活动。
他们观察到,当斑马鱼体内没有巨噬细胞时,断裂的微血管两端也会自主向彼此缓慢延伸连接,但这个过程需要近6个小时。“在没有巨噬细胞参与的情况下,其成功率只有45%;而有巨噬细胞参与的脑血管修复,不仅速度更快,成功率也高达75%。”罗凌飞表示。
据悉,微出血是高龄人群脑血管常发症,这种损伤会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和记忆能力下降等。此前关于断裂脑血管能否自我修复以及如何修复一直是未知的,在发现巨噬细胞对脑损伤有修复作用的情况下,能通过增加更多的巨噬细胞,或激发巨噬细胞对损伤的敏感性等途径,从而更好地完成脑血管损伤修复。(记者 李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