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积极发挥校科协作用推动科技事业发展
一是强化“建家”工作,努力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 搭建立体式学术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主题沙龙、推出“名家会客厅”等系列讲座促进校内交流,汇集10余所高校举办交叉学科学术研讨会加强校际交流,联合重庆光学学会、重庆机械工程学会、重庆制冷学会等多家专业学会组织举办系列论坛深入行业交流,承办“海峡两岸青年学子科技交流会”促进两岸交流,指导大学生科协、青年教师科协等团体开展分层分类交流。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各类人才、奖项推荐工作,努力发现并推荐学术成果显著、学术道德高尚的近百名优秀科技人才走上更高平台、走进公众视线。推动成立重庆大学学术道德专门委员会,牵头制定《重庆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构建全覆盖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宣讲体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道德宣讲教育活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和科技创新氛围。通过多种途径组建学术道德专门委员会,构建起“学校-学部-学院”工作模式。定期收集并积极反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意见,竭力为科技工作者争取和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
二是整合科技资源,着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整合发挥校内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研平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发展,促进企业技术需求与学校技术成果实现深度对接,搭建协同创新体系,农业、汽车制造业以及山地城镇化等领域的技术对接已取得较好成效。推荐近百名专家加入各级专家智库,围绕国家、地方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和关键技术攻关等提供决策参考,形成了系列决策咨询报告。开展“阳光行动”助力精准脱贫,先后选拔50余名专家走进重庆开州区、城口县、万州区和云南绿春县、西盟县等地开展科技帮扶活动,为民生发展把脉问诊、献计献策,助力区县科技创新:一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经过实地调研与分析,为其量身制定发展规划,获得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二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和电子商务帮扶;三是整合学校、校友和社会资源,构建“大学+扶贫”生态系统,开展全产业链全方位帮扶。
三是打造科普品牌,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利用学校学科和平台优势,新建物理探索科技馆、深空探测展览厅、工业体验馆等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科普基地,打造“建造季”“智能车快乐派”等一批科技互动体验项目,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契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吸引全市广大青年学子和普通市民走进校园接受科普教育、感受科技魅力。积极承办“青少年科学营”“雏鹰计划”等全国和市级科普教育活动,适应中学生科技教育需求推出“科技研学之旅”项目,创新形式、突出特色、形成品牌,着力培养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科技兴趣和科学素养。定期开展“触摸科技”“欢乐科技行”等大型主题科普活动,组织科技专家走进企业、社区和中小学,开展科技咨询与科普教育活动,形成“转基因技术”等一批科普品牌讲座和“计算机基础培训”等一批科普精品课程,惠及民众数千人。推动成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组织学校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普活动志愿服务,培养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