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监测系统投用
重庆日报消息,5月5日,记者从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经过数月的努力,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监测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行,为更好地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管理与监测奠定了基础。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峰峦叠嶂,峡谷相间,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特别是1999年10月,世界保护联盟(IUCN)宣布在中国已经灭绝的崖柏,在大巴山保护区被重新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步查明,大巴山保护区野生植物共35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南方红豆杉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巴山榧、秦岭冷杉等32种;野生动物127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云豹、金雕、林麝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金猫、大灵猫、黑熊等50种。
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区生态资源的保护管理与科研监测,大巴山保护区以“智慧自然保护区”为目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监测体系建设。
“我们在试点区域构建了‘天、空、地、人’立体网络监测‘一张图’。”保护区一负责人说,此外还安装了野外红外线触控抓拍相机、地表火红外监测预警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卡口出入管理系统等,试点区域内可基本实现对森林防火、人员出入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资源安全开展全天候立体监测。
同时,通过大数据和三维地图建模,对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景观和保护区基础建设情况做了详细统计和建档,通过“一张图”实现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实时监控和综合展示,让巡护人员实时掌握区内动植物资源情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为让全民共享生态建设成果,保护区还通过打造大巴山数字陈列馆,把大巴山的生态资源、生态美景和保护成果以VR数字展厅形式真实地展示在线上,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感受大巴山的生态建设成果和魅力,激励更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之中。
重庆日报记者 王翔
原标题:“数”护资源 生态上“云” 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监测系统投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