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狮子山有片神秘石林
巨蟒探头。
人眼状石纹。
重庆晨报记者 李炼 摄影报道
说到石林,喜欢自然奇观的朋友肯定不陌生——远有云南的路南石林,近有华蓥石林与万盛石林。然而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在主城区的大渡口跳磴镇的狮子山(中梁山的一段)上,就有一片神秘的石林。近日,重庆晨报记者经过实地采访,不但见到了部分奇石构成的自然奇观,还了解到奇石背后扑朔迷离的故事与传奇。
古寺
3月18日,重庆晨报记者在大渡口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朱靖远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石林村实地采访。
出发之前,记者在区文管所翻阅了相关的资料,一本由“四川省巴县地名领导小组编印”于1983年9月的《四川省巴县地名录》(记者注:巴县即今巴南区,跳磴镇当时为巴县铜罐驿区跳磴公社。1995年重庆市区划调整,巴县改名巴南区,跳磴镇划入大渡口区)显示:石林大队(现石林村)下属4个生产队,石林寺生产队的注释为:“宋徽宗时建,此地以石林山得名。”
然而,在其他相关资料中,关于石林寺的建寺时间却为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由奥希大臣之女发愿修建,交与僧团,后毁于兵燹。清初由圣可法师扩建。汽车沿华福大道出城方向行驶,在快到中梁山华福隧道时,折进了右边的一条村级公路,名为“西石路”,全长2.5公里左右,它的尽头就是位于半山腰的石林寺。
下车后穿过一处农家小院,便来到了石林寺佛教居士林独特的“山门”前。说它独特,是因为它由两块造型独特的天然巨石组成——区文管所提供的资料显示,分别为石龟石与金鸡石,从“山门”中间拾级而上,右边的一块巨石上新塑有一尊巨大的弥勒佛,资料显示其为弥勒石。在它画面的台地上,立有一块2011年“大渡口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
从天王殿进入寺内,是一块开阔的院坝,院坝的表面由平整的青石铺就,一看就是上了些年头的旧物,它们与两旁新建的僧房形成鲜明的对比。院坝的左右建有居士楼和念佛堂、观音殿。走过石板地面,正前方是一个由条石垒成的高台,高台上供奉着三组新塑的佛像,据介绍此地原是石林寺三圣殿的旧址。
在三圣殿左前方,散落着一些历年重修石林寺所用的建筑构件如梁木、枋柱、石碾、小青瓦等等。登上高台我们继续寻找,在一段看上去更为古拙的石柱残件上发现了“圣常往东”四个字,在它的旁边,有一块民国二年(1913年)重修石林寺的功德碑,碑不大,字也小,工整流畅的结体,很有点《黄庭经》的意韵。
三圣殿的后面还建有一组建筑,不过现在已无迹可考了,我们看到的,是一片茂密的芭蕉林。穿过芭蕉林向左行数十步,有一口古井,即当年被圣可法师列入“石林二十景”的千尺井。移开覆盖在古井上的玻纤瓦,但见井水依然清澈,里面还安放了一条皮水管,看来附近的村民还在使用这口古井。据大渡口区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显示,千尺井又名涤井,在石涧半岩中,井眼一尺三寸,腹深六尺。如今,古老的石林寺处处残垣断壁,而千尺井的水却依然涓涓不息,不禁让人感慨自然的伟力。
法师
现在我们来说说圣可法师的功德吧。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1年)刊印的《巴县志》(王尔鉴主修)“释老”目中关于圣可的记载可谓简约——破山第十二法嗣。俗姓王,邑之江北镇人。童年披剃,潜心内典,破山深器之,付法于双桂堂,创华岩法幢。著《道德经》顺释。年九十,呼众徒至,拍手大笑圆寂焉。
而在民间传说中,圣可法师在“创华岩法幢”之前,即在石林寺修行。他建了华岩寺,后来,他云游四方,又建泸州云峰寺、内江圣水寺,最后隐居石林寺,在此圆寂,现存有塔顶和塔基。历史上,华岩寺一直尊石林寺为上庙,后改为华严寺下院,方丈收徒之处。
如今,在石林寺后山接近山顶处,还有一个被传为“圣可洞”的天然石洞穴,该洞穴位于一面巨大的绝壁之上,由一条仅供一人通行的绝壁栈道与山路相通,洞内空间高约三米,长宽约两米,一尊新塑的圣可像坐立其间。“圣可洞”上为巉岩,下临绝壁,登临其上,令人胆战心惊,但放眼四望,却是一派绝佳美景——虽然雾霾挡住了远处的长江,城市的建筑群也如海市蜃楼一般若隐若现,但绝壁下的松林与石林寺全景,却一览无遗。从法师留下的诗文推断,他不但自己在此修行,还常邀请朋友一起来分享此地的美景与禅机。
石林
圣可法师的功德,除弘扬佛法外,还寄情山水,经过仔细勘察与反复斟酌,厘定的“石林二十景”,既是留给后人的一笔文化财富,又让寻找与观赏的过程充满玄机。大渡口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国洪向记者介绍了《华岩寺志》中《石林即景》记述的清代“石林二十景”,记者粗略地梳理了一下,除石林寺与千尺井两处功能性景点外,其余的均为自然奇石、峰峦、洞穴与崖壁,以佛、神命名景观的有观音崖、金刚岩、护法石,以石形命名的有玲珑石、说法台、晒仙台、面壁台、忘忧台、隔凡石,以洞穴与崖壁命名的有金仙洞、臂光崖,以峰峦命名的有灵锡峰、妙高峰、狮子峰等。记者拿着这个名单到现场寻找,才发现要一一对应十分困难,因为当年既没有留下图片资料,也没有设立地标,再加上近几十年的封山育林,葱郁的林木将奇石的局部甚至全部遮蔽,使本来就扑朔迷离的“石林二十景”更加神秘难寻。
值得一提的是,大渡口跳磴“石林”与大家印象中的云南石林、万盛石林的喀斯特峰林不同,此地漫山松林密覆,狮子山上自然岩石座座兀立,每组奇石独立成景。而当年圣可法师为这些奇石命名时,又多注重禅机与感性的意向,在给观赏者留下丰富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仿佛面对一道道没有准确答案的谜题。
自跳磴镇西石路,入石林寺,上后山,由低渐高,奇石景观有许多都分布在石林寺后的狮子山上,上山的路不太长,大约有1公里左右,由青石板和土石铺就,越往高处路越窄,而进入土石路之后,才真正进入一步一景的奇石群中。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企图将每一组奇石与“石林二十景”的名称相对应,后来才发现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便索性抛开名称的限制,用自己的眼光欣赏面对的奇景。
在我们所见到的奇石中,能够与“二十景”中“台”相对应的景观尤其密集,常常是一块巨石凌空而立,巨石的上方却平坦如砥,人立其上,视野开阔,飘飘欲仙。按圣可法师命名的意向,可对应“说法”、“晒仙”、“面壁”、“忘忧”等各种主题;而我们看到的,除各种以石为“台”者外,还有各种威严峻峭,如刀削斧劈般栩栩如生的具象景观,有的如巨蟒匍匐山林,有的如神龙昂首蓝天,有的如雄狮蹲踞密林,有的如人面静观云卷云舒。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形奇之岩石,单看是一景,连起来看又是一景,比如圣可洞旁的一面岩壁上,横向排列着三道突出的石梁,单看中间的一道,如一只巨型穿山甲攀附其上;而将两边的石梁连在一起看时,又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鲲鹏。
千奇百怪的奇石构成了石林的独特景观,而奇石表面的纹理也令人称奇——形象的,如蜂巢、如人眼、如鱼鳞、如成匣的经书;抽象的,如狂草,如世外高人留下的天书,仿佛预示着这片神奇的山林里还隐藏着更多的谜题等待我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