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与苏州的初相遇,与苏州人的“再相逢”

30.01.2021  10:41

1945年,居住在重庆北碚的中国学典馆馆长、知名辞典学家杨家骆了解到大足石刻造像后,决定组建考察团前往考察。这是大足石刻历史上第一次学者组团进行的科学考察,考察团的主要成员之一即包括来自苏州的知名历史学家顾刚。在经历了77年后,大足石刻艺术终于与苏州首次相遇。

澎湃新闻获悉,2021年1月30日,“海棠独香——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正式在苏州博物馆对外展出,通过50余件(套)展品集中呈现大足石刻独特的美学内涵、精湛的雕刻工艺以及文保成果。

这场展览,既可以说是大足石刻与苏州的初相遇,(而因为1945年顾颉刚参与考察),也可以说是与苏州人的再相逢。因为这是一次阔别77年的重逢。”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负责人说。

展出文物

海棠独香——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展览现场

回望大足石刻与1945年的考察之旅

据大足石刻博物馆馆长黎方银介绍,公元3世纪左右,源自古印度的石窟艺术,翻越苍山大漠,沿着商旅古道,经西域传入中国,并先后于魏晋和隋唐时期在中国北方形成了几次造像高峰。然而,当唐末北方石窟缓缓走向衰落之际,在长江流域的川渝地区,雕刻家们却仍在挥锤凿石,书写了中国石窟史上一个个惊世杰作。川渝地区拥有全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石窟,其中,根植于巴蜀文化沃土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合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以其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承载了一个变迁时代独特的精神内涵,成为极具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1999年,大足石刻以“无与伦比的天才的艺术杰作”等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三项标准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就了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1945年,马衡、顾颉刚、何遂、傅振伦等组建成的“大足石刻考察团

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副院长刘贤高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 “这场展览,既可以说是大足石刻与苏州的初相遇,也可以说是与苏州人民的再相逢。我说‘初相遇’,是指两份世界级遗产、两种文化气质的第一次碰撞。我说‘再相逢’,是指这是一次阔别77年的重逢。1945年的春天,大足石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考察就在这个时节。当时,居住在重庆北碚的中国学典馆馆长、著名辞典学家杨家骆,在即将付印的《民国大足县志》里,了解到了从未听说过的大足的石刻造像。这位自幼遍习经史的学者决定组织考察团,亲自到大足看一看。那时,抗战还没有结束,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云集了全国各地迁来的学者,他的考察团便很快组建完成。考察团一共15人,包括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何遂、复旦大学教授朱锦江等,其中有4个人来自江苏,包括来自苏州的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教授和他的夫人张静秋女士。1946年顾颉刚和朱锦江两位教授还在复旦大学举办了大足石刻图片展、大足石刻专题讲座。

据相关文献记载,马衡、顾颉刚、何遂、傅振伦等组建成“大足石刻考察团”历时7天,考察团对北山、宝顶山石刻“编制其窟号,测量其部位,摩绘其像饰,鉴定其时代,考论其价值,以为可继云冈、龙门鼎足而三”,可以说“实与发现敦煌相伯仲”。

马衡、顾颉刚、何遂、傅振伦等参与的“大足石刻考察团

北山石刻“其时代虽晚于云冈、龙门,然从历史之延续性上观之,其价值堪称无匹”,其中的韦君靖像和碑刻“足明唐末五代川东一带之局势,可补新旧唐书及新旧五代史之缺略”,观无量寿佛经变“精致绝伦”,石刻古文孝经碑有“寰宇间仅此一刻”的美誉,转轮经藏窟造像“妙丽庄严,除敦煌壁画外,实无其匹”。

考察期间,考察团拍摄照片200余帧,摩绘200余幅,拓碑100余通,在县内部分学校演讲,“大足石刻”一名,首因考察团使用而延续至今。考察期间,当时《大公报》、《中央日报》等几十跟踪报道考察情况,杨家骆、马衡、傅振伦、朱锦江、吴显齐等都撰写文章,后大多收入《民国重修大足县志》卷首。

此次考察之后,大足石刻逐渐为国人知晓。

大足石刻考察团”所摄图片,北山转轮经藏窟日月观音

海棠独香”特展首次来到姑苏

对于此次展览名称“海棠独香”的由来,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在序言中写道:“唐宋时期的大足,隶属于昌州,一度以海棠有香名于世,唐人诗已赞其‘一时开处一城香’。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昌居万山间,地独宜海棠,邦人以其有香,颇敬重之,号海棠香国’,可惜明清以后,遽失其种。千载以来,惟诸山造像,曾沐其香,今与相对,一眼千年,如见海棠,花开漫山,独香苏城。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分“北山石窟——美神荟萃的石雕画廊”“宝顶山石窟——人间情趣的艺术殿堂”“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三教融合的石窟典范”“承故焕新——永续相传的历史使命”四个单元,通过50余件(套)展品集中呈现大足石刻独特的美学内涵、精湛的雕刻工艺以及先进的文保成果。

北山石窟——美神荟萃的石雕画廊”单元展出普贤坐骑

海棠独香——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展览现场

第一单元的“北山石窟——美神荟萃的石雕画廊”中,北山石窟是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使韦君靖于唐景福元年(892年)首先开凿,后经地方官绅、民众、僧尼等相继营建,至南宋绍兴末年(1162年)方具现存规模。北山佛湾造像依岩而建,长达里许,形若新月,龛窟密如蜂房。以其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其中尤以观音造像众多,极富特色,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集中展示了晚唐至两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和特质的流变。

北山石窟——美神荟萃的石雕画廊”单元展陈现场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龛,开凿于唐末,依据《观无量寿佛经》雕刻而成。整龛造像雕刻人物多达560余尊,各类器物400余件,是关于唐代雕刻艺术、建筑、服饰、器具等多方面的珍贵资料。转轮经藏窟,开凿于南宋,因其造像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宋代菩萨服饰继承唐代传统,但已没有袒露上身的形象出现,常以璎珞和帔帛绕身,营造出华美的效果和动感。

北山石窟——美神荟萃的石雕画廊”单元展陈现场

北山石窟——美神荟萃的石雕画廊”单元展出菩萨残像

第二单元为“宝顶山石窟——人间情趣的艺术殿堂”。宝顶山石窟由一代名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年)主持开凿而成,是中国唯一一座有总体构思、内容相互关联的大型石窟。宝顶山石窟造像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教义体系完备,将佛教教义与儒家伦理新性学说融为一体,体现了宋代佛教兼收并蓄的思想特色。造像题材源于佛典,又不拘泥于佛典,广泛涉猎宋代世俗社会,生活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是石窟艺术民族化、世俗化的典范。

宝顶山大佛湾形似一个“U”形山湾,崖面长约500米,其东、南、北三面崖壁上刻有造像上万尊。作为向广大世俗信众说教的外道场,大佛湾造像采用连环画式的构图形式将孝道、修行等世俗理念融入其中,造像题材不重复,教义及形式上又相互衔接,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长篇世俗画卷。宝顶山小佛湾被认为是信徒受戒、修行的内院,其主要建筑为一座石砌的坛台,坛台上用条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萨像。其中尤以小佛湾千佛壁设计巧妙、技艺精湛,最具特色。

宝顶山石窟——人间情趣的艺术殿堂”单元展览现场

宝顶山石窟——人间情趣的艺术殿堂”展陈现场

宝顶山石窟——人间情趣的艺术殿堂”单元展出香炉

宝顶山石窟——人间情趣的艺术殿堂”单元展出醉酒人像

第三单元为“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三教融合的石窟典范”,除佛教造像外,大足石刻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道教及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造像。它们汇融共存,生动地体现了以三教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思潮和新风尚。

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三教融合的石窟典范”单元展览现场

南山宋代道教石窟造像(1131-1162年)是我国这一时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备的道教造像群。第5窟三清古洞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为平顶方形中心柱窟,是以“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为主,再配玉皇大帝、紫微大帝等其他诸神的道教石窟。

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三教融合的石窟典范”单元展览现场

石门山石窟第10窟为三皇洞,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是典型的道教造像。三皇洞造像雕刻技艺精湛,被誉为“宋代道教造像的绝巅”。

石篆山石窟第6号孔子龛,雕凿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为石篆山“三教”造像中的儒家造像。目前在国内,以儒家创始人孔子为主尊的“儒家”造像在石窟艺术中可谓凤毛麟角。

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三教融合的石窟典范”单元展出孔子牌位

第四单元为“承故焕新——永续相传的历史使命”。千年的岁月轮转,在大足石刻上留下了累累伤痕:表面风化、风水剥蚀、岩体崩裂、生物侵蚀……石像华彩的外表已日渐斑驳蜕变,保存状态十分脆弱。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足石刻研究院就开始采取传统工程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全面检测、加固除险、风化救治等系列科学手段,使大足石刻得以涅槃重生。

承故焕新——永续相传的历史使命”单元展览现场

大足石刻在文物修复中也不乏争议,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千手观音的修复。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院长黎方银此前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对此表示,“在修复千手观音的时候,我们首先明确的是千手观音修复最大的原因,在于它的手在不断地掉,不修的话它的手会一天天的减少。换言之,就是它的完整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如果文物都没有完整性了,或者说若干年以后千手观音不存在了,那它还有什么价值?所以维持它的完整性,确保它的安全,是我们工作的第一目标。然后才关注到审美的层面,包括贴不贴金箔,金箔怎么贴等。但是公众恰恰就相反,他关注的就是表面的问题,但我们更关注的是它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问题。

承故焕新——永续相传的历史使命”单元展出千手观音髹漆贴金试验手

大足石刻也一直在把多年来形成的修复文物的理念和积累的经验与四川其他地区共享,包括治水、加固、防风化等方面的保护技术。比如在加固方面,有一种技术叫锚杆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岩体上的石刻倾覆、塌倒的风险。这个技术最早几乎就是在大足石刻开始做的,后来在四川整个巴蜀石刻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

承故焕新——永续相传的历史使命”单元展览现场

除加固、防风化之外,水害是影响大足石刻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大足石刻治水的工程是成体系。比如宝顶山《卧佛》治水。《卧佛》治了几十年的水都没有成功,还是在不停地渗透。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把很多水库治水用的帷幕灌浆技术引用到石窟的治水当中,基本上把它的水给治住了。

承故焕新——永续相传的历史使命”单元展览现场

海棠独香——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展览海报

据悉,本次展览由苏州博物馆、大足石刻博物馆精心策划合作举办。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

原标题:大足石刻与苏州的初相遇,与苏州人的“再相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