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天府煤矿公司是如何诞生并壮大的

26.02.2021  09:09

北川铁路的开通,引发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好事: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

1931年底,中国西部科学院就对文星场刘家槽地区的煤层作过初步调查,这里二叠纪煤层最多的有14层,厚度可达5米多,又分上山煤和下山煤。下山煤没能力开采,现在采的都是上山煤,几乎不要什么机器设备,在山上刨个洞洞就可以开挖卖钱。

矿洞外的拖煤工

整个峡区范围有约200家煤。所谓煤厂,就是现在所说的煤窑,当时一直称厂,虽说几乎没有机器,真不是笑话,所谓电器,只有个人照明设备,或油灯,或蓄电池灯,打深了,有灌风和抽水的设备,全手动,如此而已。当时在这一带开的煤厂数十家,最大的,可能算三才生煤厂。三才生老板黄锡滋活跃于重庆商界,与聚兴诚杨家是姻亲,实力雄厚。其他煤厂把极易开采的上山煤整得差不多了,后面越挖越难挖,便希望能联合,采用机器挖掘。有几个煤厂老板联系了大老板卢作孚,提议共同发展。卢作孚的航运,离不开煤,听闻这事自然是额手称庆。1933年6月,原江北厅著名的江合煤矿,后改名益泰煤矿所有的合泰、天泰、同兴三煤厂联合组建的天府煤业公司拟定成立,北川铁路和民生公司都投入股份。但这种方式磕磕绊绊的,并没成功,严格讲,卢作孚先生也并不想成为只出钱的主,他希望能在管理、技术上让天府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1934年3月,北川铁路全面贯通,铁路沿线的麻柳湾公和厂、枧槽沟同兴厂、老龙洞同茂厂、芦梯沟天泰厂、后峰岩合泰厂、石笋沟又新厂等六个煤厂和北川铁路整体,加上民生公司投资,正式组建天府煤矿公司,经理为专聘的矿业人才刘汉涛,副经理为邓少琴。邓少琴兴致勃勃地来到煤矿,却发现跟那些煤厂老板纠缠实在不是一个史学家能担当的,不到半年就离职。而刘汉涛并无才干,1935年春,经理改委北川公司的黄云龙。

后来,这六个煤厂,合并一个,关停一个,保留了四个,简称为峰厂、枧厂、龙厂、笋厂。其中,煤质最好的是峰厂,规模最大的是枧厂。

这以前的生产程序是,从山腰掘洞,凿开岩石,用木材支撑,出现煤层后,挖手爬进去,以铁揪挖煤,用套着绳索的竹筐把煤拖出洞外。洞內一定缺乏空气,就用人力摇动木制风车,将空气吹进去。洞內时常都会产生积水,则用大竹筒汲出。这样说来,全部生产过程共包括七个工种:1.大夯活,用木材顶架岩石。2.小夯活,搬运木材入洞。3.钉路,铺筑运送通道。4.挖手,采煤者。5.打风,在洞口送风。6.抽水,将洞的积水抽出洞外。7.拖手,运煤人。各项工作都由对生产熟悉的“老总”指挥监督进行。

天府公司是成立了,但管理模式并没变,还是延袭租客制,就是把开采租给专事挖掘的个人,他有矿工有装备有经验,并且分得采出的大部分煤。这样,矿上的收益多不起来。

天府公司最早的办公室

这些矿工,主体都是农民,趁农闲时来挣点钱,并且一般是远处的,20公里以外甚至川北的,少部分是无业游民,本地的都少,因为矿工意味着埋了还没死,当矿工说明你是没有生路了,所以本地人只愿意当挑夫,挑炭。总体来说,所谓矿工,都是临时工,工作效率低,风险大。

卢作孚自然反对这种方式,提出了包工制取代,类似于承包计件制,但公司方面既无管理技术人才,也无机具器材,很难推行,只在峰厂和枧厂实行了包工制。而整个公司的产量,一直到抗战前,与合组前比,并无多大差别。当然,民生公司每月2000吨燃煤得到了保证。

天府公司还进行了简易的改造:扩大坑道,铺设木制轨道,竹拖板,产量大的矿洞铺铁板,用竹滑车运送。洞外敷设简易铁轨,与北川铁路衔接。全面使用蓄电池矿灯,替代陶制的“亮油壶”油灯。

此外,通过合并机构,缩减人员,特别是在天府和北川兼有职位的,拿不到双薪,最多多拿20%,而身为董事任职的,更是只拿点补贴。这样大幅降低开支,才能产生利润。

到1937年底,天府的煤炭日产量达到了300吨。

北川铁路上的小火车准备卸煤

1936年8月,黄云龙曾到湘皖豫鲁等地考察大型煤矿,在河南焦作会晤了此地中福煤矿的总经理孙越崎。从事后来看,这为以后的合作打下伏笔。而从决定性的因素看,孙越崎的身后,是翁文灏。

黄云龙看了一圈,知道天府公司的技术管理还差得太远,跟卢作孚一沟通,没得法!核心问题是钱,没钱、技术、人才等等一切都是空说。

天府公司就这样维持着。

原标题:书说北碚:煤窑自求生存催生了天府煤矿公司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