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发布疑似太安门照片 文物部门鉴定后为防空洞口
文保部门工作人员正在勘查洞口。
渝中区望龙门巷附近,市民发现的防空洞(白圈)和文献记载的太安门的大致位置(黑圈)。
“疑似太安门现身!”昨天,一条来自微博认证用户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CQ白水的微博,在网上激起千层浪,难道继人和门、太平门被发现后,一直认为被拆毁的太安门也现身了?
昨天下午,市区两级文物部门从网络上获悉此事,相继赶赴志愿者拍摄的“太安门”现场,对暴露在外的门洞进行勘查。重庆晨报记者也跟随渝中区文化委员会工作人员来到现场。
门洞藏身望龙门缆车旁
顺着嘉滨路通往望龙门的望龙门巷一路向上,连绵的石梯旁是一片被施工围墙围起来的区域,在这片已被拆除的区域里,到处都是残破的瓦砾。
从巷子里越过一米余高的围墙远远看去,一段布满青苔的城墙高高矗立在小巷尽头,工作人员说,那就是重庆城的老城墙。而文物保护志愿者CQ白水所发现的门洞,就在这段老城墙的墙根上。
绕过围墙,我们顺着围墙里的施工便道一路向下,终于接近了老城墙所在的位置,在一个用两个竹篾遮挡起来的城墙根下,我们找到了照片上的门洞。
工作人员移走竹篾,一个老门洞出现在我们面前,它的顶部连着老城墙。
这个门洞是不是历史文献记载的九开八闭十七门中的太安门呢?文物保护志愿者CQ白水说,他是18日来到现场的,“我一直非常关注家乡的文物情况,工作之余,我一直在寻找那些因为拆迁而暴露出来的文物建筑,这个疑似太安门的老门洞,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现的。”
CQ白水说,他是通过不同时期的老地图判断这里就是太安门的。“这个门洞究竟是不是太安门的遗址,只能由文物专家们进行判断,但如果是,那么老地图绘制的太安门位置就有偏移。”
门洞位置与地图对不上
昨天,工作人员勘探现场前,还专门用手机翻拍了清代重庆城的老地图用作参考。
站在现场,工作人员翻出手机里的重庆清代地图。“从清代老地图看,太安门所在的位置,是城墙的凹入处,而这个门洞所在的位置,却在城墙向外凸起的墙面下方。”
工作人员说,如果仅靠地图方位判断,这个门洞所在的位置,与地图上绘制的太安门的位置并不相符,这也印证了CQ白水之前“位置有偏移”的说法。
那么地图上绘制的太安门所在方位究竟在哪里呢?指着不远处望龙门缆车所在的城墙位置,工作人员说,如果按照地图进行判断,太安门应该在那段城墙所在的地方。
那么会不会是地图绘制的太安门城门所在方位出了错呢?工作人员当即开始进一步考证,“地图只是佐证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通过门洞的拱券造型和门洞内部情况进行更多的考证。”
更像一个防空洞洞口
工作人员首先勘查了门洞的拱券造型,发现这个门洞拱券的修筑方式与近年来相继被发现的人和门、太平门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人和门和太平门的拱券修筑方式,都是采用条石钉入的方式,而这个门洞的条石,全部是横铺砌筑而成。”
除此之外,这个门洞的拱券冒出城墙,也与人和门和太平门不同,工作人员说,之前发现的这两个城门,拱券都是镶嵌在城墙之内的。
拱券修筑方式不同是不是可以认定这里不是太安门呢?工作人员并没有因此下结语,在进行拍照留档之后,工作人员决定将头伸入洞内看个究竟。
弯下腰从洞口探入,头还没有伸进洞口,就可以感受到一股潮湿暖气扑面而来,洞内的温度明显比外面高出不少,打起手电筒朝洞内看去,这个门洞内部极深,“如果仅仅是个门洞,不会有热气从洞内传来,而且门洞的深度也不符合城门的标准。”
反复探进洞口一看究竟之后,工作人员说,从目前看到的各个方面进行判断,这个门洞不应是太安门的遗址所在地,反倒更像一个防空洞的洞口。
相关链接>
旧时,重庆城的城门从东水门蜿蜒过来,山势向城里弯了一个弯,形成一个凹形。那凹形处也设有一个城门,就是太安门。在十七门中,太安门是八座闭门之一。所谓闭门,就是修得像城门样,有城楼,却没有门。
旧时,出城去南岸,只能走东水门或太平门。由于太安门外是个凹形,便于居住,很早就形成居民区,而且还有著名的元通寺。上世纪20年代,为开辟城内外交通,重庆城的闭门被纷纷打开,太安门也被拆除。
中国人爱龙,龙门又被喻为升迁之门,天长日久,人们便用望龙门取代了太安门。从望龙门过江到南岸,其航道比东水门、太平门过江好,加上南岸新建上新街,于是望龙门便逐渐取代东水门、太平门的地位,成为沟通长江两岸重要的渡口。
住在太平门大码头3号的王婆婆说,太安门是当时重庆城粮仓所在地,从外面运来的粮食及要运出去的谷米都是囤积在太安门,于是形成了浩大的粮食交易市场。
消失的太安门究竟藏在哪里?文物专家吴涛说,太安门的城址就在望龙门缆车站的地基下。据1927年《重庆商埠月刊》第7期记载,太安门城门在此年被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