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失物招领中心实现“你丢的东西,我来找;你捡到的东西,我来还”

20.05.2015  16:54

火柴头”点亮“遗失的美好

                                火娃

      本报记者 胡航宇 通讯员 郑劲松 陈伦超

      “火柴头”是西南大学的一个公益性社团,也是一个失物招领中心,由食品科学学院学生李伯菊、彭娟等自发成立。
      从2013年11月至今,“火柴头”社团先后收集失物1000余件,帮助失主找到钱包20个、身份证30个、一卡通80个、优盘300个等失物共计800余件。5月4日,“火柴头”正式升格为覆盖全校的西南大学失物招领中心“爱心大使”团队。

      帮遗失的“孩子”找到“
      “我们捡到的大多是优盘、一卡通等小物件,值不了多少钱,但对于失主,也许优盘里就有毕业论文或考研复习资料,一个小物件寄托着主人特别的情感。”“火柴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陈蕾说。
      通过近两年的发展,“火柴头”已建立起完善的失物招领收集网络。食品科学学院学生办公室专门设立了“火柴头”失物招领服务总部,负责汇总整理发布失物信息,至今共发布信息1800余次;志愿者在教学楼、食堂、图书馆、打印店等学生们易丢失物品的地方,设立18个爱心分点,定期组织志愿者到那里收集失物。
      “充分利用新媒体,给失物找到回家的路更便捷了。”食品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军说,志愿者们还设立了失物招领网络平台,建立志愿者群,收集整理大学生和教师发布的失物招领信息。
      此外,“火柴头”还设立了专门的失物招领公开日,每个月定期举办两次失物招领公开日活动,集中发布一周以上未认领的失物,失主可以凭有效证件现场认领失物。

      细微处彰显核心价值观
      4月27日,经济管理学院大一学生范梓墨发现钱包丢了,里面还有身份证。随即,范梓墨发了一条“寻找失物”的信息,信息被“火柴头”爱心大使转到了失物招领中心,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很快,28日下午失物招领中心就有了消息。原来,学校一门卫师傅捡到钱包后,转告了材料与能源学部党委副书记刘昭暾,信息然后发布到学生工作群,学生工作部孙金春老师告知学院爱心大使,正好对接上范梓墨的失物信息。
      “并不是所有失物都能等来它的主人,比如雨伞。”陈蕾说, 在全校各个学生汇集的教学楼点设置“火柴头”爱心小站,放置无人认领的雨伞,遇到下雨天,没带伞的学生可以自行借走,然后在任何爱心小站归还。
      此外,“火柴头”还定期整理半年及以上无人认领的书本、水杯,以失物爱心拍卖的方式出售,将销售所得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学生。
      食品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周大明说,每一个失主找到失而复得的东西,都会有发自内心的感动。一次失物招领,就是一个“发现友善、发现诚信、发现美好”的故事,都从微观层面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火柴头”有了“代言人
      为了增强“火柴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志愿者们设计了“火柴头”的吉祥物——火娃,它是以“火柴头”为原型设计的卡通形象。
      “火娃”以热情洋溢的红色和志愿服务的蓝色为主色调,表达“点亮自己、服务他人”的宗旨。团队还设计了失物招领的二维码,通过微信,可以发布失物招领和寻物启事,搭建失物招领的桥梁,真正实现“你丢的东西,我来找;你捡到的东西,我来还”的便捷功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细、落小、落实,‘火柴头’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表率。”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说,他们已经不是简单地捡回了丢失的东西,更可贵的是促成了友善、诚信、和谐,“火柴头”在传承爱心、传递正能量。这种自发组织的公益平台,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正是将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