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丨巫山再现两岸猿声啼不住

31.07.2018  15:04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流利的介绍、平和的语调,已经穿梭巫山小三峡的青山绿水中26年的讲解员曾素华,脸带笑颜,眼含热泪,在她的眼里,这里的一花一果、两岸猿猴都满满是故事……

近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重庆的巫山,探寻这里的故事。

再现

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乘船过三峡,写下千古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然而,十多年前,野猴却从三峡乃至小三峡消失了!当乘船游览小三峡的游客问曾素华“猴子呢,怎么一只都看不到?”的时候,从小就生活在巫山的曾素华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有流泪。

猴子少了,来景区坐船的游客也跟着少了。“这么好的山和水,我们不能自己砸饭碗,那我们怎么办呢?”曾素华回忆说。

但是现在,诗句中的场景在长江三峡库区巫山小三峡再现,猴子们回来了,从消失到再现,这个故事要从叫做代光群的人说起……

代光群是小三峡野生猕猴的投食员,每周在4个猴粮投放点投送一千斤玉米粒。

一周送一次,坐船去。盛夏,代光群扛着装满猴粮的麻袋,一大步跨到岸边的岩石上。他把麻袋一把倒过来,金黄的玉米粒就在岩石上跳动、铺开。一长两短三声哨响后,一只只野生猕猴从山上森林里连蹦带跳跑地下来,它们知道,这是开饭了。

在唧唧吱吱的猴子叫声中,代光群回到船上。渐渐后退的两岸青山,“”着小船向另一处猴粮投放点驶去。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猴子们吃的玉米,是当地政府“买单”:小三峡所在地重庆市巫山县每年花费一定资金,为长江支流大宁河小三峡两岸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猕猴补给食物。

人退猴进

不打猴子就不错了,怎么还有给猴子送粮的道理?”10多年前第一次让代光群给猴送粮时,他也想不通。55岁的代光群从小就生活在巫山长江边,和许多当地百姓一样,过去曾大面积毁林种地、砍树烧柴,两岸森林破坏严重,猴群栖息地变小,野猴数量在2000年左右锐减到不足百只。“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美景也渐渐成了记忆。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当地政府与景区立即开始采取了行动,决定要保护好祖祖辈辈留下的财富!

首先是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让野生猴群繁衍壮大。当地政府将居住在不通路峡谷两岸的老百姓逐步搬迁,拆除猴群集中活动区域的码头,大规模植树造林,严禁人们上岸和砍树,只有代光群和他的同事在送猴粮时可以靠岸上山。

人退猴进,两岸森林重新还给了猴群。

但猴群栖息地扩大了,山上的果子不够吃,野猴开始去掰老百姓地里的玉米。

怎么办?

政府一方面投放猴粮,猴子吃饱了就不去“祸害”玉米地;另一方面,给当地100多户老百姓发放煤炭补贴,老百姓不再砍树烧柴。

互不侵扰的协议达成了,代光群也和猴子也成了好朋友。他说,玉米是这些小家伙最喜欢的主食,吃一顿能顶两天饿。平常听到人声就会钻进树林躲起来的野猴和他很亲近,只要他一吹哨,山上的猴子就跑下来。“它们认我。有些人学我的哨声,想逗猴子下山,猴子能听出差别,不上当。”代光群骄傲地说,这一带的八个猴王,都听他的哨令。

曾素华介绍,如今小三峡森林越来越茂密,野生猕猴也越来越多,初步统计,大约有3000多只,是长江上游最大的野生猴群之一。多年的保护见到了成效,猕猴重新成为小三峡的旅游名片。

巫山脆李

在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内,彭斌也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有些人看到我家脆李想购买,但不知怎么买。我就把我的电话号码、微信二维码印在衣服背后,让他们一眼就看见。”盛夏7月,身着定制文化衫的“90后”彭斌与家人一道,将晚熟的巫山脆李挑拣装箱。这一青脆甘甜的“中华名果”将被销往中国各地。他的胸前印着一幅脆李挂果图案,是用手机拍的自家果树。

2002年我种下300棵脆李时,全村人都说我疯了,拿这么好的水稻田做试验。”彭斌的父亲彭德贵是柑园村第一批将水稻田改种成脆李树的人。面对质疑,他有自己的“坚持”:“质量好的果子,就不用愁销路。

在2012年,彭家果树迎来丰产,一棵树产量超200斤,总销售额达数万元。同年,在外打散工的彭斌也回到家乡,既为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也为学得一技之长。

6年在田间地头的磨练,让彭斌对脆李种植技术了然于心。他还常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农技学习,将最先进的生态种植方法推广应用。

产量稳定了,销路也不用愁。但彭斌“闲不下来”。借着互联网“东风”,他开始研究市场、关注消费者需求、科技种李,不断将“灵感”付诸实践,又收获许多经验:“把产量降下来,品质提上去,产值并不会减少”“花多果密但个小,花疏才能结出优质果”“培植中矮李树,把果树整体往下压,举手就能碰到果子,不再用果梯,可以保障安全”……

家中脆李规模还是300棵树、10余亩地,经过优化培育后,一亩地最高产可达6万元。”彭斌说,近几年他开始借着电商、社交平台持续拓宽脆李品牌知名度。“微信中有800多名顾客,收获季节每天来咨询的不下10人。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巫山脆李已然成了村民的“摇钱树”。巫山县也于2017年成立了专门的果业局,主抓脆李种植与推广。据规划,当地财政每年将整合1亿元以上资金支持脆李产业发展,并逐年递增10%以上。目前该县脆李已发展到22万亩,遍及22个乡镇,进入丰产期后年产30万吨,产值可达30亿元。

记者手记》

巫山的美会说话

清晨,在大山之上,太阳光渐渐出来,山上却开始萦绕着雾雨,当地的村民介绍,这是巫山独有的景色,因为生活在云上,太阳光一出来,山顶就满满的是雾雨,环绕在空中……

巫山的美,不用描述,巫山的云、巫山的水,巫山的一切,它们自己都会说话。这里的人们也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在一江水、一片山里书写下自己的故事。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巫山……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摄影 李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