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这座700多根毛竹修建的小桥 拿下了建造领域“奥斯卡”特别奖

05.05.2019  18:53

用毛竹来造桥,而且要造一个可以使用20年的现代桥,你相信吗?

4月26日晚,国际专业机构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公布2019年RICS中国年度大奖(RICS Awards China),由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合作的“一心桥”项目获得年度可持续发展成就项目中唯一的评委会特别奖。

而这座获奖的桥,就是使用了700多根毛竹建造而成的一座农村现代竹桥。

那么,这座桥在哪儿?它有哪些奇特的构件?它的出现为什么让全世界建筑专家兴奋不已?为什么有人说它的出现,让世园会有了更多的精彩?

与竹结缘十年,他的有心终于有了结果

我天天从桥这边走,比之前方便多了。”杜长勇是重庆渝北区杜家村的村民,对于村里的这座“一心桥”,他和其他村民一样有着说不出的感动。“这不只是出行方便了,而且这是目前中国跨度最大的竹桥,就五一假期来这儿看桥、拍桥的人就不少。

这座被杜家村寄予厚望的桥,就静静地架在村旁的后河上。如果你第一次见到它,甚至还会觉得它有些“”。因为你在桥上看不到一点现代的点缀,甚至桥身通体也是发黄的稻草色。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座桥,它代表了现代建筑领域的奇迹。

这个‘一心桥’项目是依托于‘一专一村’农村可持续发展支援计划,由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及重庆大学合作并组成的‘现代竹木结构研究团队’在2018年4月共同修建完成。”重庆邮电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向中富一脸自豪地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这座桥之所以能得奖,和自己的学生们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向中富介绍称,竹桥的设计者邵长专曾是自己带领的研究生,后来邵长专在研究生毕业后,去了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

邵长专对竹子很有研究,他对于竹结构的建筑也有自己的心得。”在和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向中富觉得邵长专在建筑材料方面的会有一番作为。

其实,邵长专和竹子结缘是在十年前。

那时候,邵长专参加学校组织的探访云南绿春县贫困村的公益活动中,看到孩子们上学要跨越一个有着湍急水流的小河,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工具,仅仅是踩着水中的竹子就蹦过去了。

那危险的情形,让邵长专一次次地反问自己,“我是学工程的,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从此以后,邵长专就带领公益团队一起在贫困地区用当地的竹子建造结实耐用的竹桥和建筑。

而除了“一心桥”外,刚刚开幕的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竹之眼”展馆,那由5000多根直径近10厘米的毛竹搭建而成的1600平米圆竹拱,也是由邵长专设计的。

想象一下,这座展馆也可以是一座大型灾区医院。”邵长专说。

跨度最大的竹桥,打破了建筑领域的应用

邵长专和重庆有缘,不仅仅是因为他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还因为,他的竹子建筑梦也起源于重庆。

上游新闻记者看到一张邵长专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吴恩融在重庆渝北区小五村“一心桥”旁的合影。

那座桥是第一座现代竹桥。”向中富介绍称,也正是那座桥的出现,才有了今天推动世界建筑领域的杜家村竹桥。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杜家村的这座桥跨度达21米,桥宽3米,使用了716根毛竹建造而成,是一座农村现代竹桥,使用寿命可达20年。“团队通过改良原竹性能并加以进行防腐防虫处理,通过5年的试验和研究,解决了竹材易裂、耐久性差、结构跨越能力不足等核心问题。

其实,竹桥的修建是有历史溯源的。不过,之所以能成为现代竹桥,是因为项目团队从环境(绿色建材应用、全周期零碳排放设计导向)、经济(低成本、经济增长助力)及社会可持续(学术、农村公益、影响他人、理念及技术传承等)三方面充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桥的主体结构使用原竹材修建,桥面也铺装竹排面板,只使用少量钢材如螺栓、角钢连接。”向中富介绍称,中国南方毛竹资源丰富,可以就地取材,而且竹子的生长周期只需3至5年,相比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环保,污染少,造价较低。

而为了让竹桥还原中国建筑的传统结构,项目团队还邀请了来自江浙地区的6名工匠参与其中。

一方面是我们不懂得古建筑的榫卯结构。”重庆交通大学参与项目的学生腾一平表示,为此大家跟着6名工匠一起学习了半年的木工活。“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成长,也是对中国建筑博大精深的重新认识。

腾一平拿着一根毛竹向记者演示如何钻孔,因为经过处理后的毛竹会很脆,打孔稍有不慎就会让竹子开裂。而在老工匠的工艺下,竹子像木头一样,轻轻一挖就成型了。“那些老工匠都是50岁以上的年纪,他们的经验让我们知道,建筑的美更精益求精。

据悉,RICS具有房地产及建造领域“奥斯卡”之称。“一心桥”项目之所以能获得赞誉,是因为其在环保、可持续发展、农村公益和创新技术方面的卓越理念和成就,特此被评委会全体成员推选为可持续发展成就奖项的评委会特别奖。

而“一心桥”项目,推动竹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的同时,还进一步对大跨度竹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使得现代竹结构在乡村建设、城市公共建筑等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也将会因地制宜在世界更多的地方推广。

上游新闻记者 曲鸿瑞 景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