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连女儿的生活费都给不起 如今养奶牛年入8万

18.04.2020  22:33

曾经母亲病了,孩子要上学,他和妻子的钱袋子遭遇窘境。如今,他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养起奶牛,在政府的帮扶下,脱贫奔小康。

4月18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走进重庆北碚龙车村村民宗亮家中,了解他通过自己双手脱贫后,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的励志故事。

母亲患病致家贫

几年前,我家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政府持续帮扶,一举摘掉了‘穷帽子’。”日前,龙车村的一处牛棚里,欧宗亮一边喂着奶牛,一边介绍着这些年生活的变化。

今年43岁的欧宗亮全家共有6口人,除了母亲蔡庭蓉和妹妹欧宗菊外,他和妻子周华梅还育有两个女儿。欧宗亮一家虽然收入微薄、生活清苦,但日子还算过得去。直至2004年蔡庭蓉患病,一家人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日子变得艰难起来。”欧宗亮说,那年,母亲蔡庭蓉被查出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且引发并发症致双目失明。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蔡庭蓉每年需住院治疗两次,年均花费约1万元,即便通过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后,一家人依然还得承担约8000元的医疗费。

夫妻双双下岗难以负担女儿生活费

2004年前后,欧宗亮和妻子周华梅一直在村里的一家机械厂务工,蔡庭蓉每年住院的支出,基本由夫妻俩每月约4000元的收入艰难维持着。妹妹欧宗菊虽然在歇马街道一工厂打工,但因其身患肺气肿等疾病且收入微薄,基本无力分担蔡庭蓉的医药费。

蔡庭蓉患病后,一家人的生活日渐艰苦,然而就在蔡庭蓉患病后没几年,因村里的机械厂效益不好,欧宗亮和周华梅双双失业。不得不回家务农的两口子虽然偶尔也能打点零工补贴家用,但微薄的收入再无力支付蔡庭蓉的医疗费。

那时候,就连女儿读书和生活的费用,家里都承担不起了。

2016年年底,龙凤桥街道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期间,欧宗亮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利好脱贫政策助力脱贫

欧宗亮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全家原本贫困的生活得到了大大改善,生活条件也迎来转机。

2017年,村里所属的龙凤桥街道和相关区级部门对欧宗亮一家实施了精准帮扶,随着帮扶政策一项项落实,欧宗亮一家原本贫困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

据欧宗亮介绍,帮扶工作启动后不久,帮扶人员为母亲购买了“精准脱贫保”。享受了“精准脱贫保”等保险后,母亲住院后能报销约90%的医疗费。同时,通过对欧宗亮就读初中的大女儿进行教育帮扶,其在校期间的住宿费和学杂费得到减免。仅以上两项,就可帮助欧宗亮一家每年省下约1.6万元的开支。

利用6000元帮扶金开始养奶牛

除了享受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帮扶政策外,在产业扶贫方面,欧宗亮一家按照帮扶人员制定的帮扶计划,开垦了村民闲置的荒地,并利用6000元产业帮扶资金购买了奶牛崽、鸡苗等,搞起了种养殖业。

2017年年底,欧宗亮一家一举摘掉了“穷帽子”,这时,欧宗亮本以为各项帮扶政策会随之终止,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此后的几年,全家人享受的帮扶政策反而越来越多。

欧宗亮介绍,2018年至今,因养牛使家居环境变差,帮扶人员不仅助其整修了房屋、院坝,新建了奶牛饲料棚和粪污沟渠,还为其联系了便宜的奶牛饲料厂家,并帮助其销售牛奶、土鸡、鸡蛋、蔬菜等农产品。如今,欧宗亮一家的种养殖规模正不断扩大,预计今年全家的生产经营性收入将达到8万元左右。

在全家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给予了我们帮助,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欧宗亮说,他和家人要通过努力奔小康,为村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树立榜样。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皓 通讯员 霍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