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激增37万人考研 女生占了近七成
昨日,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拉开帷幕,全国238万考生迎来人生中重要的一天。
最先进行的是思想政治理论和外语科目考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带一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话题成为政治热门题目。
往届生近半数 女生成“主力军”
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报考人数238万,比去年增长37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
日前,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起了一项考研人群调查。数据显示,在报考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群中,女生成了“主力军”,占到总人数的66.83%,这与近几年研究生招生女生占比逐年提高一致。
重庆海文考研培训学校校长蒋世伟说:“往届考生占比越来越大,或将对应届生造成一定的‘威胁’。”他说,往届生相较应届生而言,有复习准备时间长、心理素质更好等优势。
今年考研,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报考者中,非“双一流”高校考生占比达到84.92%,普通高校毕业生读研意愿更强。
调查显示,就业前景、兴趣爱好、本科就读专业,成考研原因前三位。有46.73%的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表示“会考虑‘双一流’名单”。
十九大相关内容成热点考题
昨日上午进行的考试为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党的十九大相关内容成为热点考题,在试卷中频频出现。
不少考生在网络上留言称,自从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自己就密切关注相关内容,这次考研,试卷中的论述题果然出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内容。“精准脱贫”“墨子号”以及“雄安新区”等内容则在选择题中出现。
今年第一次参加考研的重医学子黄尚,考完政治走出考场时十分兴奋。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以来就很关注时事热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仅是为了考试而关注时事,更要把这个习惯带到日常生活当中”。
今天上午8点30分至11点30分,下午2点至5点,238万名考生还将迎来业务课的考试,初试成绩将于明年2月中旬陆续公布。
■现场花絮
千里陪考 只为女儿吃上一碗现做手擀面
“十点半了,还有一个小时第一场考试就结束了。”从女儿杨潇宇进入西南大学考场开始,杨建国第六次掏出手机看时间。
杨潇宇是专门从山西来重庆参加考试的。为了让女儿尽量适应重庆的饮食和气候,也为了见证她这一场重要的考试,杨建国也跟了过来,并提前3天到达,了解考场和吃饭的地方。
“我女儿报考的是西南大学的书法专业,听说每位导师只招一个学生。我比她还紧张,一方面安慰她不要有太大压力,考不上就算了,一方面又害怕她真的考不上。”杨建国说。
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考点,考生侯婕的妈妈王女士也是千里陪考。
侯婕报考的是重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她们在大学城熙街选了个可以做饭的日租房,从附近超市买来了面粉。考研这两天,王女士就在日租房给女儿做手擀面,“她吃惯了面食,可能会吃不惯麻辣的川菜。手擀面吃了暖胃,相信她也会发挥得更好。”
六旬父母坚守考场外
要给孩子一个拥抱
“儿子说一点都不紧张,但是我晓得他是在安慰我。”刘蕙兰从儿子李栋进入考场开始,就拿一件棉袄遮住腿,坐在长椅上等待,一旁还放着一个保温杯,“我腿遇到冷天就疼,他说我来他压力会更大,对我身体也不好。但我忍不住,孩子考试我在家坐不住。”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子路茜来重庆大学参加考研。她的父母已年过花甲,头发灰白,互相搀扶着等待在考场外,“我们从贵州来陪茜茜考重大,她出来过后不管考得怎么样,我们都要给她一个拥抱。”
1岁孩子的母亲重返考场
丈夫全力支持
年轻的孙培源自己看起来都像学生,但他是来陪妻子丁女士考试的。
丁女士今年27岁,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学的是师范专业,教书育人嘛,需要进一步深造,不断补充知识。”去年这个时候,他们的孩子降生了,如今正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
孙先生非常支持妻子考研,在妻子深夜复习时,他就主动当起了“奶爸”。丈夫的温暖举动,丁女士都看在眼里。
出考场后,丁女士在人群中焦急寻找丈夫的身影,两人见面后会心一笑,看样子丁女士是“首战告捷”。
见习记者 杨辛玥 实习生 司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