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事业”

23.10.2015  09:34

暴雨淋垮敬老院食堂 她冒雨给老人们煮面

陈明善跟敬老院老人相处得像一家人。 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记者 张梁 报道

岁月如椽,斑驳了流年,也苍老了容颜。13岁以前,她是县长“千金”;13岁以后,成了地道的农妇。她以为,如此生活就是一辈子;她以为,人生从此毫无波澜。直到这一年,春天的气息再次从天而降,她迎来事业的春天。

上天又给了我一次机会,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陈善明发誓,一定在普通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如今已61岁的陈善明,被返聘回敬老院后,仍干得风声水起。

她是原璧山县县长的女儿

陈善明的父亲名叫陈久林,永川人,解放前是地下党员。解放后曾在当时的永川县政府任职,1965年起曾调任璧山县长。

那一年,陈善明13岁,从学校退学回家务农。18岁,陈善明就早早出嫁。20世纪70年代后期,父亲得到平反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此期间,她参加了培训,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春天的故事》唱遍大江南北之时,陈善明的春天也来了:她被任命为吉安镇石河村妇女主任。

职位虽不起眼,但对她的意义却非常重大。“整个人就像重生一样”。陈善明说,上天又给了她一次机会,她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担任妇女主任十多年间,她在当地颇有名望。

妇女主任“转行”至敬老院

10月14日上午,84岁的唐士元老人来到养老院院长办公室喝草药。他说,这些草药都是陈善明特意为老人们准备的。

干了多年的赤脚医生,陈善明学到很多中医药知识,每到季节变换的时候,她都会背上背篓去野外挖草药。

2004年,永川合乡并镇,50岁的陈善明来到了敬老陆军。“我也想发挥余热。毕竟他们(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今,她已在敬老院干了11年里,前些年担任院长,退休后又被返聘担任院长助理。

照顾这些老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善明记得刚到养老院的时候,敬老院只有几间简陋又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和46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她到了敬老院后,制定了个人卫生、院内清洁、电灯开关等方面的制度,让敬老院变得更加有序起来。

照顾这些老人她事无巨细

陈善明最记得有一次,暴雨淋垮了敬老院的食堂,只留下一个灶台。她从水中捞起锅,冒雨到街上买回5把面、一瓶油辣子,自己挽起袖子给老人烧水煮面。

80多岁的周婆婆是名空巢老人,来敬老院的第一天,陈善明便和护工曾德秀一起把周婆婆的东西全部换成新的,新床、新铺、新衣服,让周婆婆舒舒服服地睡了个安稳觉。

今年5月的一天,62岁的艾国贵胃出血。得知消息后,陈善明随即叫人去请村医,村医来了也束手无策,众人决定送医院治疗。一番忙碌下,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艾国贵的病情渐渐好转,身体状况也一天比一天好,终于在半个月前康复出院。回到敬老院见到老伙伴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陈善明在敬老院里还组织了一支老年门球队,经常参加比赛。就在前几天,院里的门球队在五间镇的区域赛中取得了第一。

非亲非故,她照顾同村老人十余载

何少芝和袁光先拉家常。

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记者 张梁 报道

即使是坐在椅子上,76岁的袁光先还是要扶着一根拐棍。接过何少芝递过来的橘子时,左手微微发抖。常年的艰苦生活,消磨了袁光先的健康。儿女不管不顾,她的晚年,现在完全仰仗同村68岁的何少芝。

照顾同村人她坚持了十几年

10多年来,何少芝一直照顾着袁光先。让人称奇的是,她们并非亲属。

袁光先原籍贵州。30多年前,老伴去世后,袁光先嫁到了永川。也因为这事,一个儿子颇有怨言,另外一个在建筑工地被砸到了腰,自己生存尚且困难,更照顾不到母亲。

袁光先只能在丈夫去世后留下的破烂房屋中,度过剩下的时光。何少芝的到来,让老人灰暗的晚年,有了一抹亮色。

口渴了,帮她烧开水、喂开水,病重时亲自喂药;没有安装自来水时,她还要帮忙挑水煮饭,洗衣服,生病时照顾她。

记者采访这天早上,何少芝刚好又要到袁光先家一趟。她给老人准备了一箱牛奶,一碗汤圆,每个汤圆都有鹅蛋那么大。坐下后,何少芝拿出几个橘子,掰成一小瓣一小瓣,喂到袁光先嘴里。

义务照顾老人家属很支持她

没有她,我早就死了。”袁光先慢慢对记者说,泪水顺着眼角流下。这些年,何少芝就像照顾自己家人一样照顾着袁光先。

如果说,当初乡邻还有些疑虑:你这么细心照顾她(袁光先),到底图啥子?十多年的坚持有力回击了这种猜测。

同村的何女士说,村民们都知道何少芝的事迹,也很佩服她。

丈夫盛世全也很认同妻子的做法:“乡里乡亲,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问我有什么想法?其实什么都没想过,这么多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何少芝也有一些担忧,私下告诉记者,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担心袁光先将来怎么办。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